本文围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并开始交易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CCER的概念、首批上市交易项目情况,阐述了其降低减排成本的作用以及为控排企业带来的选择。
在生态环境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一个重要消息:近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顺利完成登记,并正式开启交易大幕。
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一下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它有个大家更为熟知的简称“CCER”。简单来说,“CCER”是用于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减排效果进行量化和精准交易的重要工具。此次首批上市交易的“CCER”来头可不小,它们由位于江苏、甘肃等地的9个海上并网风力发电或并网光热发电项目产生,总量达到了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面早有布局。2023年,我国就公布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以及红树林营造四个领域的自愿减排计算方法,为后续的减排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规范。到了2024年1月,又开放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开户功能,为市场的顺利运行奠定了基础。
降低减排成本作用初现
记者在北京绿色交易所进一步了解到,尽管目前首批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总量不算大,但它在助力减排成本降低方面已经初露锋芒。
就拿首批登记的948万吨核证自愿减排量来说,这些减排量主要来源于并网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参与了首批CCER交易,其位于江苏东台的海上风电项目目前获批了85.7万吨减排量。按照每吨80元的价格来计算,这个项目预计在市场上总共可以获得近7000万元的收益。这不仅体现了减排项目的经济价值,也为企业参与减排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此外,CCER交易对于我国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控排企业而言,无疑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表示:根据履约抵消政策,重点排放单位可以购买不超过一定比例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也就是“CCER”,用于抵消配额的清缴。通常情况下,“CCER”的价格要低于碳排放配额,所以购买“CCER”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履约成本,让企业在减排的道路上更加轻松。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完成登记并交易的情况,介绍了CCER的概念及首批项目来源,指出其在降低减排成本方面已发挥初步作用,还为控排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助力企业降低履约成本,这一市场的开启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