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泸溪县兴隆场镇永兴场中学教师刘克建,讲述了他投身乡村教育的故事。包括带领学生参加篮球赛的经历,以及他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困难、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最终取得成长和进步,展现了他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画面中,刘克建老师正在课堂上认真授课。(通讯员 摄)
【人物介绍】
刘克建,一位充满热情与担当的教育工作者。他出生于1992年3月,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如今在泸溪县兴隆场镇永兴场中学任教。自2016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以来,他就像一座坚实的“台阶”,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子迈出大山,奔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他凭借出色的教学表现和对学生的悉心关怀,荣获了“湖南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
【教学日志】
3月24日,温暖明媚的春光洒在篮球场上。刘克建老师又一次带着孩子们站在了全县中小学篮球赛的舞台上。这是小组赛的第一场,他们的对手是上届冠军。
最终,比分定格在36比50,他们输了。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因为这群山里的孩子此前都没有篮球基础,比赛前半个月才勉强弄懂比赛规则,而且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与县城的孩子同场竞技。
“即便在比赛中一路落后,我们也要奋勇直追;哪怕胜负已成定局,也要拼尽全力。”这是刘克建老师和孩子们在赛前的约定。
而孩子们做到了。在比赛的最低谷,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这种坚持比得分更有价值。
晚上9点,刘克建老师刚刚带领球队复盘完比赛。不知为何,看着孩子们今天在赛场上顽强反击的样子,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2016年,刘克建老师通过特岗招聘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其实,这个决定在他求学阶段就已埋下了种子。他出身穷苦家庭,深知走出大山的艰辛,也更明白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与分量。
刚来到学校时,学校正处于低谷期。大山留不住人,但这所偏远的学校却承载着众多孩子的梦想。刘克建老师服从学校安排,同时担任了初三年级体育老师、初一年级班主任和生物老师。
教体育对他来说不在话下,毕竟他是体育专业科班出身。但教生物,却让他犯了难。于是,他从轮班听课开始,抱回了一沓又一沓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开始边教边自学。
“学体育的还能教生物?”孩子们起初对他并不信服,课堂上有学不进去的,有不想学的,甚至还有调皮捣蛋、挖苦老师的。
刘克建老师试过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像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罚抄罚写、加课拖堂,也苦口婆心地劝说过,但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似乎有了另一种感悟。
“我自己学这些知识都这么吃力,凭什么要求孩子们能轻易掌握呢?”是啊,老师们为什么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和要求孩子呢?
于是,刘克建老师开始培养自己的“落后生思维”。
“这里我为什么总是记不住,最后是怎么记住的”“这个题最想不到的解题点在哪里,怎么发现的”……他把繁琐的知识点拆分成最简单的方式,一点点地给孩子们讲解,还把自己解题时的痛苦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沉浸式”地带着孩子们去弄懂知识。
渐渐地,孩子们发现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愿意并且能够读懂自己的心思,便慢慢开始信任他。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立刻转变态度,小丽就是其中一个。
“我就是学不会,不想学了。考不上高中,最后不还是要出去打工!”有一次,小丽冲刘克建老师发了脾气。
刘克建老师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在之后的课上总是点小丽回答问题。同一个知识点,这堂课答不上来,下堂课接着问,如此反复。好几次,小丽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不说。
其实,这并不是在“整她”,因为刘克建老师也有过“抬不起头”的经历。很多人不知道,他曾辍学两年,在社会上闲逛,深知不读书后那种空虚、迷茫的感觉。
他也曾是少年,明白在这个年纪,人最有“少年气”——嘴上说着放弃,可心里还是憋着一口气。
其实,小丽也不想一直背着“答不上来”的名声。好几次课间和放学后,刘克建老师都瞥见她在默默学习。渐渐地,小丽开始凭借自己的实力享受“对答如流”的成就感。
后来,小丽考入了县一中,又考上了大学,如今已是大四学生。今年春节她来看望刘克建老师时,满脸洋溢着“我已亭亭,无忧无惧”的自信。这一切,真好!
谁的青春不迷茫?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并承认自己的痛苦和错误,在他们身处逆境时扶他们一把。这份善意,孩子们是能够感应到的,并且会转化为行动予以回报。
刘克建老师觉得,身在乡村做教育,并不是处于“丘壑谷底”。
大山里的孩子,同样能拥有最美好的青春。只是,他们可能会走得慢一点、难一点,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来得晚一点。
但是,再崎岖的山路,再高耸的大山,也无法阻挡他们走出去看世界的脚步。
在过去近9年的时光里,刘克建老师也感恩孩子们驱散了他的迷茫。
当年那个“教生物的体育老师”,在与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学会了“见招拆招”,能力不断提升,如今不仅能教好数学、物理、化学,还能带好毕业班,就像鸟儿逐渐拥有了丰满的羽翼。
很多孩子总会对刘克建老师说“谢谢您当时没有放弃我”,其实他更欣慰于孩子们愿意对他坦诚相待,接受他的帮助。
直到现在,刘克建老师的抽屉里还保存着一大堆孩子们曾经写给他的纸条,上面有对他的“吐槽”和期待,也有他们自己的苦恼和忧伤。
现在回忆起来,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人生记忆。而这一切,都是那些灵动又朝气的少年们给予他的珍贵馈赠。
心无褶皱,行至春光。
虽然刘克建老师只能陪着孩子们走“一小段路”,但在这3年里,能为他们驱散前方的迷雾,看着他们酣畅地奔跑,经历风雨却不改善良、一路崎岖却不变方向,这便是教师存在的最大意义。
乡村教师刘克建投身教育事业近9年的故事。他带领学生参加篮球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展现出坚持精神。在教学中,他从最初面临诸多困难,到通过转变教学思维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如引导小丽从厌学走向自信。他在乡村教育中不断成长,与学生相互成就,体现了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奉献,以及帮助学生走出大山、逐梦前行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