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天津海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展开,介绍了海关核查“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在全国推广的情况,以及天津海关在该模式实施中的相关举措、适用范围和取得的成效,还提及了未来的工作计划。
新闻发布会现场。天津海关供图
人民网天津3月26日电 (记者唐心怡)3月26日,天津海关举行了一场重要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天津海关详细介绍了落实“自查结果认可模式”改革措施的整体情况。
自3月5日起,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范围内推广实施海关核查“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这一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它要求被核查人按照海关的要求,针对特定的核查事项,自主进行验核查证。在确认自身生产经营行为真实、合法之后,向海关反馈自查结果,而海关会对这些自查结果进行审查认可。
天津海关副关长王利兵在发布会上透露,天津海关早在2021年就成为了首批试点海关。在过去的试点阶段,已经有部分高级认证企业参与到了此项改革中,具体涉及保税盘库核查和出口备案食品生产企业核查等方面。与试点阶段相比,此次全国推广的改革有了显著的变化,改革事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适用企业的范围也明显扩大。
在企业信用资质方面,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企业,海关可采用该模式进行核查:
- 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 适用常规信用管理措施,并且在上一季度末海关“多维度企业画像系统”信用评估分值达到75分及以上的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
- 在海关“多维度企业画像系统”中没有信用评估分值的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加工类非海关失信企业。
在具体业务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范围有所不同。高级认证企业对于《企业自查情况表》中6大类、45种核查事项里的绝大部分管理类和风险类核查事项,都可以适用该模式。而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仅管理类核查事项适用。这一政策落地后,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高资信企业的迎检频次将大幅减少,合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同时海关核查工作的效能也将得到有效提升。预计在2025年,天津海关下厂核查的次数将减少300余次。
长期以来,天津海关始终将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作为重要工作。天津海关把核查领域“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及核查作业统筹叠加,作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的重要手段。
为了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享受改革政策,天津海关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一方面,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安排专人对接企业、设置咨询电话等多种方式,向企业宣传改革措施。在试点阶段,还积极收集企业的优化建议,以便不断完善政策。另一方面,基于大数据风险研判,运用“企业画像”等系统,全面掌握关区高资信企业的底数和核查作业历史情况,为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天津海关还积极开展核查作业统筹叠加工作。自2024年以来,天津关区共统筹叠加核查作业240起,统筹核查与属地查检作业30起,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37次,减少下厂161次,惠及155家企业。同一企业的检查时间从以往累计的2 – 3天大幅缩短为6 – 8小时,极大地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预。
王利兵表示,在未来,天津海关将持续加大对核查领域“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等改革措施的宣传力度。深入推进企业认证工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全程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提升信用等级。同时,加强风险监测和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压缩作业时限,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参与度,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守法便利营商氛围。
本文介绍了天津海关在3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的“企业自查结果认可模式”改革情况。该模式自3月5日在全国海关推广,天津海关作为首批试点海关经验丰富。明确了适用企业范围和业务事项,政策落地将降低高资信企业成本、提升海关效能。天津海关长期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助力企业,未来还将持续推进改革、加强监测评估,营造良好营商氛围。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