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法院通报涉食药犯罪案,全链条打击守护安全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通报会展开,介绍了近六年审结的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的概况、特点、审判结果,以及法院打击治理此类犯罪的工作举措和未来规划。

据相关消息,在当下社会,食品和药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3月2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朝阳法院)专门召开了一场新闻通报会,对近六年审结的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进行了全面通报,内容涵盖案件概况、特点、典型案例以及法院在打击治理涉食品、药品犯罪方面所采取的工作举措。

朝阳法院通报涉食药犯罪案,全链条打击守护安全

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新闻通报会现场严肃而庄重。该图片的来源为朝阳法院。

朝阳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杨妮在通报中指出,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呈现出多种复杂特点。这类案件罪名适用复杂,证据认定难度极大,犯罪手段十分隐蔽,并且技术化和网络化特点突出。同时,犯罪主体呈现多元化,组织化和专业化趋势明显。例如,一些个体经营者或者流动商贩,利用简易的生产设备搞起了“小作坊”式的生产或销售活动,他们将自购的散装白酒装瓶,然后加贴假冒的“牛栏山”等注册商标标识,甚至还会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之所以此类犯罪高发,重要原因在于犯罪成本低但收益巨大。

在已经审结的108件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中,朝阳法院在罪犯认罪认罚的基础上,严格依照法律对其进行定罪量刑。最终,有100名罪犯被判处实刑,82名罪犯被判处缓刑。而在被宣告缓刑的82名罪犯里,有60名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适用了禁止令的规定。对于被判处实刑的犯罪分子,法院根据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再犯可能性,判决罪犯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一定时间内禁止从事相关工作。

朝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周维琦表示,针对司法实践中犯罪分子手段隐蔽、技术性强等难点问题,朝阳法院采取全链条打击的策略,对上下游犯罪活动进行严查。不仅追究生产制造者的法律责任,也对销售渠道中的犯罪行为予以惩戒。在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没收违法所得的同时,法院充分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突破以往“重刑轻民”的局限,通过判令被告人停止侵害、消除危害后果等方式让其承担民事责任,以此来弥补社会损失。

展望未来,对于新型疑难、重大复杂的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朝阳法院将整合专业办案力量,挑选业务能力突出的法官及辅助人员组建专业团队。通过这样的方式,推进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刑事审判业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案件的审理质效,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支持。

本文围绕朝阳法院召开的涉食品、药品犯罪案件新闻通报会展开,介绍了案件特点、审判结果和打击治理举措。法院采取全链条打击策略,运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弥补社会损失,未来还将组建专业团队提高审理质效,以切实保障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671.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