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茶饮市场中羽衣甘蓝饮品的爆火现象展开,讲述了羽衣甘蓝从滞销到成为饮品界热门原料的转变,分析了其背后产业链的变化,同时邀请专家对羽衣甘蓝饮品的营养价值和功效进行解读,并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建议。
3月末,全国多地气温突然升高。午后时分,一些顾客想要下单一杯有着冰沙奶昔口感的“羽衣甘蓝·轻畅杯”,却被茶百道的工作人员告知:“今天(羽衣甘蓝饮品)没货了,卖完了,得等明天。”原来,这款饮品已经库存不足。
消费者欲购买却遇库存不足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当下,茶饮品牌正掀起新一轮的“健康内卷”。去年,喜茶推出的羽衣甘蓝奇亚籽“纤体瓶”成为爆款。此后,那些口感欠佳、名字奇特的食物,在今年纷纷成为各大茶饮品牌新品的原料。这些新品单杯价格常常达到二三十元,不少消费者尝过后直言“又贵又难吃”。
尽管羽衣甘蓝带有苦涩味,但与健康、瘦身概念绑定后,这种“超级蔬菜”迅速蹿红,身价也大幅上涨。其相关饮品还被不少网友捧为“超模水”。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意向购买者的身份询问了种植户王杉杉(化名)。据他介绍,去年夏天,羽衣甘蓝按吨卖时,即便0.8元一斤也无人问津。而到了今年,按吨卖已经涨到3.5元一斤,零售价更是达到5元一斤。“喜茶推出那款羽衣甘蓝饮品后,带火了原料。我们今年还在给古茗的原料商供货。”
记者经过粗略统计发现,市面上使用“羽衣甘蓝”制作新茶饮的品牌已有茉酸奶、喜茶、茶百道、树夏、沪上阿姨等十余个,合计推出超30款产品。然而,多位营养专家却告诉记者,羽衣甘蓝进入饮料后,其蔬菜纤维含量已大打折扣。而且,如果为了平衡口感额外加糖,会让看似健康的羽衣甘蓝饮品变成一杯高热量饮品。
从滞销到爆火 新茶饮点燃羽衣甘蓝产业链
王杉杉在和记者谈及他种植羽衣甘蓝的经历时说:“这个菜没什么味道,感觉羊也不爱吃,它属于减肥产品。羽衣甘蓝原先是荷兰品种的蔬菜,后来中国也育了苗,其中又有很多细分品种。颜色淡的客户不要,因为榨在果汁里不好看。我们从2024年10月开始种羽衣甘蓝,曾经也赔过,颜色淡的卖不掉,种出来只好扔了。”
在王杉杉看来,羽衣甘蓝的“第一把火”是喜茶的“纤体瓶”点燃的。2024年7月,喜茶与安踏冠军联名,趁着奥运会的热度推出“羽衣纤体瓶”,随后又推出“去火纤体瓶”等产品,让“超级植物茶”系列成为2024年新茶饮行业的现象级大单品,众多品牌也纷纷跟进推出植物茶系列。
各大茶饮品牌纷纷推出羽衣甘蓝系列产品 图片来源:平台截图
2025年春季,“超级食物”的概念竞争更加激烈。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轻养生”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饮品时,更倾向于“内含”丰富的饮品,特别是“超级食物”(即营养密度高、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如羽衣甘蓝、姜黄、奇亚籽等。
记者再次粗略统计发现,如今市面上使用“羽衣甘蓝”制作饮品的企业已有茉酸奶、喜茶、茶百道、树夏、沪上阿姨等十余个,合计推出超30款产品。其中,既有作为主打系列常年供应的产品,也有仅在限定节令提供的产品,而含有羽衣甘蓝的饮品售价往往超过20元。
曾经售价几毛一斤,被菜农形容为“羊不爱吃”的羽衣甘蓝,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成为饮品界的“香饽饽”,这背后离不开国产饮品品牌的大力推动。
产品热度的攀升也使得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王杉杉称,目前有一家北方的公司来找他订购羽衣甘蓝,每个月需求60多吨。“一车装9吨,我们放在冷库里等他们来取货。现在他们还考虑把一部分的果汁加工也与我们合作,把榨汁机放过来在原产地加工。”
在价格方面的变化更为明显。王杉杉表示,他在山东种植羽衣甘蓝,目前按吨卖的价格为3.5元一斤,零售价5元一斤;经过批发商卖给西餐厅、轻食店就变成15元一斤;新茶饮品牌要求只选取羽衣甘蓝中的一段使用,把根去掉,卖9元一斤。而在去年,几毛一斤的羽衣甘蓝甚至一度无人问津。
羽衣甘蓝饮品“内卷” 专家:榨汁几乎丢弃了全部膳食纤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使用羽衣甘蓝制作产品的品牌中,部分还主打低热量、高纤维、天然成分,宣称通过促进消化、增加饱腹感来帮助控制体重。其中,羽衣甘蓝、奇亚籽等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记者发现,多个品牌在制作饮品时,用到的羽衣甘蓝量较少。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时,茉酸奶方面透露,在产品中添加的羽衣甘蓝并不多,其剂量大约为每杯5克。“不能太多,否则口感偏苦。”茶百道等品牌也表示加入得不多,但没有透露具体比例。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羽衣甘蓝核心营养素组成来看,其膳食纤维丰富,有助于降血糖、降血脂、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改善现代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现象。不过,尽管羽衣甘蓝营养丰富,但是食用并没有神奇的作用,不用夸张它的营养价值,也不用过分夸大它的食用作用,更不会有‘治病功效’产生,日常生活中羽衣甘蓝的摄入量非常有限。‘纤体’等产品宣传语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更多只是商家利用某些营养物质来偷换概念。”
羽衣甘蓝核心营养素 图片来源:王思露供图
在王思露看来,包含饮品在内的食品,并非“含有”就“有功效”。“食品只是食品,与药品无关,不具有治疗作用。至于‘功效剂量’,更是虚构概念。”
3月24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时,茶百道上海的一家店铺员工称:“我们用的并非粉剂冲泡,而是鲜榨的羽衣甘蓝。”
除了茶百道,记者经过多番采访获悉,茉酸奶、树夏等品牌的店员均表示,相关产品亦使用新鲜的羽衣甘蓝。
对此,王思露告诉记者,羽衣甘蓝遇水加工、经过切配等方式处理后,必然会损失一部分营养,尤其是将羽衣甘蓝切碎和搅拌。“在榨汁过程中,果蔬中的膳食纤维几乎全部被丢弃。相比而言,更靠谱的食用方式是选择新鲜的羽衣甘蓝,用煮、炖以及焯水后凉拌等低温烹调方式,减少营养素流失,更大概率摄入营养物质。”
小红书上关于羽衣甘蓝的话题有1.8亿的浏览量 图片来源:平台截图
针对市面上流行的各类“超级蔬菜”“超级食物”饮品,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王思露向记者指出:“不少‘超级食物’被过度神化。羽衣甘蓝、奇亚籽、藜麦、姜黄、巴西莓、甜菜根等新鲜食品归根到底还是食品,并不治病。在普遍的健康焦虑之下,行动力才能换来安全感。而健康的饮食,归根结底还是重在均衡,均衡饮食、加强运动、戒除不良习惯,而非一定要追求某些看似神乎其神的‘明星单品’。”
本文介绍了茶饮市场中羽衣甘蓝饮品的爆火现象,从羽衣甘蓝的种植、价格变化、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其产业链的变化。同时,专家指出羽衣甘蓝饮品存在营养流失和商家概念炒作的问题,并提醒消费者健康饮食应注重均衡,不要过度迷信“超级食物”。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