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读了金地集团2024年年度报告,剖析了其业绩下滑的原因、偿债情况以及为应对困境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介绍了其转型方向和2025年的投资新动作。
金地集团在充满挑战的2024年中艰难前行,终于跨过了这一艰难年份。
3月24日晚间,金地集团正式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这一时期内,金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下降了23.2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更是出现了严重亏损,达到 -61.15 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88.54%,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35元。
从业绩的区域分布来看,各区域表现有所不同。华东区域对集团收入贡献最大,全年实现收入超过201亿元,不过同比下降约为49.95%;紧随其后的是北方区域,全年营收约188.87亿元,同比下降21.3%;华南和东南区域分别实现收入136.56亿元、99.5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3%、2.69%;而中西部区域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实现收入94.37亿元,同比增加11.84%。
对于净利润下滑这一情况,金地集团在年报中给出了解释。主要原因在于近年公司销售规模下降,2024年度开发业务结转规模和结算毛利率都出现了下降;同时,公司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了去化力度,并且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
2024年是金地集团的偿债大年。克而瑞监测数据表明,金地集团去年共有9笔境内债、1笔境外债、3笔ABS(证券化融资工具)到期,涉及到期规模约180亿元,偿付压力主要集中在去年上半年,共有本金91亿元的债券到期。
不过,据财报透露,在报告期内,金地集团已按时足额偿付共约200亿元的公开市场到期债务,成功实现了公开市场债务零违约。
截至报告期末,金地集团有息负债余额为735亿元,其中96.30%为银行借款,债务融资加权平均成本为4.05%,较上一年度下降了31个BP;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8%,扣除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9.7%,较上年降低1.6个百分点,净负债率49.1%。在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金地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521.2%至136.2亿元,货币资金覆盖短期债务倍数达1.42倍。
然而,这份看似不错的偿债成绩单并非没有代价。面对短期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债的困境,2024年金地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暂停新增土储、加速存货去化、计提资产减值等组合拳,以牺牲规模与利润为代价,才换取了现金流安全阀的开启。
例如,在去年上半年,金地集团通过处置西安西沣路旧改项目DK2 – 1一级土地整理地块,退出绍兴都会云上项目股权,以及进行深圳环湾城项目股权转让等操作,成功回笼资金超40亿元。
在投资拿地方面,金地集团暂停了全年的拿地动作,缩减新开工面积至59万平方米,同比降低67%,并通过经营性物业抵押融资来补充流动性。
尽管金地集团成功化解了债务危机,但业绩亏损的现状仍然暴露了行业下行期的深层矛盾。由于销售规模腰斩及价格下行,2024年,金地集团房地产结算收入600.26亿元,同比下降29.77%;利润端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报告期内金地集团毛利率降至14.11%,叠加资产减值损失62.75亿元,直接导致了净利润的转负。
面对开发业务的收缩,金地集团也在积极加速转型。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团的代建业务已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2024年新增了南京、武汉等新市场,同时在深圳、西安、杭州、天津等城市区域持续深耕,累计签约管理面积达3831万平方米。
金地智慧服务也在持续夯实业务基本盘,年末在管面积约2.52亿平方米,2024年实现了政府公建、设施服务、合作医院、合作院校等业务的突破,同时保持产业园项目的稳健获取。
从土地储备情况来看,截至报告期末,金地集团总土地储备2916万平米,权益比例42%,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77%。
进入2025年以后,随着债务压力的逐渐纾解,金地集团也在近期重启了前端投资。今年1 – 2月,金地集团在杭州临平老区与上海松江方松各获取一宗宅地,合计全口径金额10亿元,权益比例26%。据年报披露,2025年金地集团计划新开工面积127万平方米,同比将增加25.7%。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向前看,其判断金地集团年内或将延续体量小、流速快、以合作为主且布局核心城市的投资策略,或逐步带动销售表现改善,并形成经营端良性循环。
本文详细阐述了金地集团2024年在业绩、偿债、转型等方面的情况。业绩上,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偿债方面,虽成功化解债务危机但付出了规模与利润的代价;同时积极转型代建和智慧服务业务。进入2025年重启前端投资,若延续合理投资策略,有望改善销售表现,形成经营良性循环。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