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日本近期感染性胃肠炎的疫情情况,介绍了病例数的增长态势、涉及的病原体以及相关的预防呼吁等内容。
近日,来自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于3月25日公布的数据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在3月10日至16日这一周的时间里,日本全国的定点医疗机构共报告了感染性胃肠炎病例3.46万余例。经过计算,平均每家定点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数达到了11.1例。令人担忧的是,这已经是全日本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的该病例数连续第六周创下201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纪录。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情况存在差异。其中,南部九州地区的大分县情况最为突出,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感染性胃肠炎病例数高达21.92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日本发布流行警报的基准(20例),意味着大分县的感染性胃肠炎疫情形势较为严峻。
回顾今年以来日本感染性胃肠炎的发病情况,病例数呈现出环比快速增长的趋势。具体来看,从2月3日至9日这一周开始,平均每家定点医疗机构报告的该病例数就开启了连续6周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的模式。例如,在3月3日至9日这一周,平均每家定点医疗机构报告病例11.38例,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增长幅度十分惊人。
近期日本感染性胃肠炎病例涉及的病原体中,诺如病毒是“罪魁祸首”之一。日本在近日已经发生了多起由诺如病毒引发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资料介绍,诺如病毒引发的感染性胃肠炎和食物中毒在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一般在冬季最为流行。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受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是手接触病毒后经口传播。感染诺如病毒后,患者通常会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对于健康人来说,感染诺如病毒一般表现为轻症,但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
鉴于当前日本感染性胃肠炎的严峻形势,日本厚生劳动省紧急呼吁民众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在加热食物时一定要确保食物热透。同时,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人员不能以直接接触方式处理食物,并且要妥善处理感染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本文围绕日本感染性胃肠炎疫情展开,指出病例数连续六周创新高,大分县情况严峻,且近期多由诺如病毒引发。厚生劳动省针对疫情特点发布了相关预防建议,提醒民众尤其是易感人群注意防护,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