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减重过程中常见的越减越重、体重不动等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判断自身是否超重或肥胖的方法,以及科学减重的正确方式,包括定期监测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强调科学减重不能走捷径,还需保持积极心态。
在追求瘦美的道路上,许多人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辛辛苦苦地尝试各种减重方法,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人越减越重,有的人即便忍饥挨饿,体重却依旧纹丝不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明白,减重这件事“三分靠动,七分靠吃”。然而,现实中却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嘴上说着要减重,可总是无法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或者一时冲动,盲目地开始减重计划,没过几天就主动放弃。如此反复折腾,会让身体误认为处于应激状态,进而导致体重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更严重的是,还可能引发身体机能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减重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核心,有的放矢地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减重,并且保持减重成果不反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地管理体重。
1 判断自己到底胖不胖
如果想要减重,首先要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超重、肥胖等问题。最常见的判断方式就是称体重、量身高和腰围。
不妨拿出计算器,算一算自己的体质量指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MI。具体的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标准,我国18 – 64岁的健康成年人BMI应在18.5 – 23.9之间。
只要身材匀称,BMI在18.5 – 23.9这个范围内,就属于健康体重的范畴,此时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进行运动即可。如果BMI已经超过24但未达到28,说明已经超重了;要是BMI超过了28,那就属于肥胖了,这个时候确实需要开始减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男性的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就属于中心型肥胖的范畴,此时也需要立刻制订科学的减重计划,并积极付诸行动。
2 减重的正确打开方式
Tip 1:定期监测体重
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早上起床后,穿着固定的着装,像仅穿内衣,在固定的体重秤上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做好记录。同时,定好体重测量的周期,可以每2 – 3天或者3 – 5天测量一次。体重数据能够为控制体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
Tip 2:注意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要以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为核心。不同人群应根据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前提下设计平衡膳食,逐步让膳食中的脂肪供能占比达到20% – 30%,蛋白质供能占比达到10% – 20%,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达到50% – 65%。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对于肥胖人群,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 – 50%,或者降低500 – 1000千卡,也可以选择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 – 1500千卡、女性1000 – 1200千卡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做到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保证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如果必要的话,可以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饮食,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减少精米和白面的量;要保证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并且蔬菜和水果的品种要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奶制品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的。
Tip 3:坚持适量运动
减重者应该注意减少久坐的时间,适度增加身体活动量。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以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要进行150 – 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运动5 – 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进行2 – 3天,隔天1次,每次10 – 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要达到2000千卡及以上。
减重的过程其实也是重塑良好生活方式的过程。身体活动是一个减重、改善健康的好机会。“动则有益,贵在坚持”,我们要选择和培养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把天天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当减重至健康体重范围后,仍然要坚持多样化饮食,多吃粗杂粮和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少糖,适度运动,拒绝暴饮暴食和情绪化进食,这样才能维持健康体重。
科学减重,不可走捷径!单纯依靠减重药、减重手术减重是不切实际的,健康饮食与规律运动才是科学减重的基石。
另外,积极乐观的心态,是科学管理体重的核心要素,它能够助力我们合理规划饮食与运动,也是我们乐享生活的秘诀。
期待您的
本文先指出减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接着介绍判断肥胖的方法,然后详细阐述了科学减重的方式,包括定期监测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强调科学减重不能依赖捷径,需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并保持积极心态。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