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奶茶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饮品展开,记者就如何识别奶茶里的食品添加剂以及如何科学饮用奶茶等问题,采访了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奇。同时介绍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调整,以及专家给出的识别奶茶“科技与狠活”的方法和科学饮用奶茶的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奶茶无疑是众多人钟情的饮品。然而,奶茶里是否含有食品添加剂?又该如何科学地饮用奶茶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副院长陈世奇。
自2月8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开始实施。新版标准对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进行了修改,调整了使用范围和限量。其中一项重要调整就是禁止在淀粉制品中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陈世奇指出:“作为‘奶茶伴侣’的辅料‘珍珠’,它属于典型的淀粉制品,因此也在禁止使用脱氢乙酸钠的食品范围之内。”
脱氢乙酸钠是食品生产者经常使用的一种低毒性防腐剂。科学研究表明,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市面上的“珍珠”小料主要分为三类,大多数商家所使用的常温珍珠和快煮珍珠都含有防腐剂,而不含有防腐剂的冷冻珍珠需要依靠冷链运输,成本相对较高。新规的实施要求品牌方和供应商必须攻克制作工艺方面的难题,调整珍珠的配方,以此来确保产品既符合规定又健康安全。
“科技与狠活”这一网络流行语,常常被用来调侃或讽刺某些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添加剂、人工合成技术等手段的现象。在奶茶界,这一争议也长期存在,其根源在于不少消费者对奶茶中的食品添加剂心存疑虑。
陈世奇表示:“在奶茶中,并非所有的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只要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如果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例如,超量使用色素,可能会损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会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那么,如何识别奶茶里的“科技与狠活”呢?陈世奇给出了“一看、二观、三品尝”的实用方法。
一看标签。预包装奶茶的包装上,必须清晰标注品名、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其中,配料表是关键,通过它可以了解奶茶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等。
二观色泽和质地。用鲜牛奶和茶叶制作的奶茶,颜色通常是自然的浅棕色或米色,质地均匀。如果奶茶颜色过于鲜艳,如呈现亮粉色、鲜绿色等不自然的颜色,很可能添加了过量色素;如果奶茶看起来分层明显或者有沉淀,那可能是奶茶的品质出现了问题。
三闻气味和尝口感。优质的奶茶会有浓郁的奶香味和茶香味。如果奶茶过于甜腻,可能是添加了过多的甜味剂;如果有异味、酸涩味或苦味,可能与原料质量不佳、添加剂超标有关。
在平时的生活中,又该如何科学饮用奶茶呢?陈世奇给出了以下建议:
控制饮用量。奶茶中通常含有较高的糖分、脂肪和咖啡因,长期过量饮用会增加身体负担。建议每天饮用奶茶不超过一杯,且尽量选择小杯装。
关注糖分摄入。很多奶茶为了追求口感,添加了大量糖分,长期过量饮用容易引发蛀牙等问题。点单时,可要求“少糖”或“无糖”,也可以选择添加新鲜水果来增加自然甜味。
留意奶制品选择。鲜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相对健康;而奶精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注意咖啡因含量。部分奶茶为了达到提神效果,加入了较多茶底或咖啡成分。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引起失眠、心悸等问题,敏感人群应选择低咖啡因或无咖啡因的奶茶。
本文聚焦奶茶的食品添加剂识别和科学饮用问题,介绍了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奶茶“珍珠”防腐剂的限制,讲解了识别奶茶“科技与狠活”的方法以及科学饮用奶茶的建议,旨在帮助消费者在享受奶茶的同时保障自身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