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垫江县居民岳龙芳带领村民,历经四十多年,将长寿湖中的桂花岛从杂草丛生的荒岛开垦成生机盎然的“瓜果山”的故事,展现了她的坚持、勇气和不服输的精神。
在重庆长寿湖的碧波之中,有一座名为桂花岛的岛屿。曾经,这里杂草肆意生长,一片荒芜之景;然而,经过40多年的努力,在重庆市垫江县居民岳龙芳的带领下,村民们成功地将其开垦成了一座充满生机、瓜果飘香的“瓜果山”。
岳龙芳是重庆市垫江县白家镇湖滨社区(原湖滨村)的居民,她在长寿湖畔出生并长大。自1985年起,她便一直居住在桂花岛上。如今,岳龙芳虽已是83岁的高龄,但她依然保持着每天在岛上仔细查看一圈的习惯。她深情地说:“不想搬到城里去,这里是我心心念念、无比牵挂的地方。”
当年,岳龙芳和村民们渡水上岛,从此便在这岛上落地生根。他们几代人不辞辛劳,挥舞着工具凿石垦地,精心呵护每一棵幼苗,用心培育每一棵树。在群山的环抱之中,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逐渐成型……
桂花岛因岛上有一棵古老的桂花树而得名,名字听起来十分美丽。但实际上,这里曾经土地十分贫瘠,常年无人居住。白家镇湖滨村是距离桂花岛最近的村子。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村民们商议决定一起开发桂花岛。当时担任生产队队长的岳龙芳,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带头上岛开荒种树。
从湖滨村到桂花岛,水面宽度大约有30米。那时条件艰苦,大伙只能把几个旧轮胎绑在大盆上当作简易的“船”。水性好的人先划到对岸,然后拽着绳子把其他人拉过去。初登岛时,他们并不知道湖水的深浅,岳龙芳和村民们就这样壮着胆子,一次次往返于宽阔的水面。有一次水位下降,岳龙芳才惊讶地发现,湖水最深处足足有30多米。她心有余悸地说:“回想起来后怕,一旦落水不敢想象。”这种艰难的上岛方式持续了1年多,直到1984年年底,大家好不容易凑齐钱买了一条木船。直到2016年,一条坝上公路才把两岸连接起来。
对于岳龙芳和村民们来说,渡水到岛上就已经是不小的挑战,而岛上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尽管大家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第一次踏上桂花岛时,岳龙芳还是心里猛地一紧。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乱石嶙峋、杂草丛生的景象,比想象中的还要荒芜。石头缝里真的能种出树吗?村民们不禁心生疑虑。
但岳龙芳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坚定地想:“一水相隔的村子能种成果树,桂花岛为什么不行?”她暗自下定决心,“要么不上岛,要么干出名堂!”
把荒坡变成耕地,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桂花岛有200多亩荒地,到处都是大石头,可耕的土地少之又少。岳龙芳借来10多根钢钎和铁锤,鼓励大家说:“有石头不怕,就一锤锤往下砸!”最早上岛的村民有21人,大伙约定:“白天只让人休息,不让工具落地。”大家攒着一股劲儿,一块一块地清理石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大石头变成了小石子,地面变得越来越开阔,岛上初步具备了种植的条件。
在白家镇长大的张洪兵,对那段时光记忆犹新。他回忆道:“第一回上桂花岛时,我还是个10多岁的小娃娃,因为听了岳孃孃垦荒的故事,特别想去瞧一瞧。”离岛时,岳龙芳塞给他两个西瓜,他抱着西瓜坐船回到了镇上。他感慨地说:“当时大伙哪里见过西瓜,没想到在桂花岛竟然种成了。”大家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垦荒队伍,人数扩大到近50人。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岛上种树育苗的条件越来越好。
经过反复筛选和比较,大家最终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夏橙。岳龙芳从县果品办和园艺场请来了专业的技术员,又派出年轻人到涪陵农业学校和重庆市柑研所学习种植技术。在种植夏橙树苗的同时,岳龙芳还引进了冬瓜和南瓜等作物。
岳龙芳的付出与坚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1989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她的事迹也感召了大批当地年轻人,在岳龙芳之后,白家镇又涌现出2名全国劳模、3名市级劳模。
2011年,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劳模创业示范园在白家镇建成,这里种起了油茶、脆桃和泰国青柚等多种作物。这两年,还建成了集选果、清洗、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化选果场。如今,全镇瓜类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4万余吨,白家镇已然成了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
岳龙芳笑着说:“我今年83岁了,还是‘爱折腾’。这两年我还要带着大家把原有的老果树全部改良,栽种晚熟血橙、沃柑等新品种,跟上市场的发展。”如今,岳龙芳依然坚守在桂花岛上。果树越长越壮,瓜果越结越多,它们承载着村民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岳龙芳带领村民历经40多年将桂花岛从荒岛开垦成“瓜果山”的事迹。她不惧困难,带领大家渡水上岛、凿石垦荒、学习技术,种植瓜果。她的付出获得认可,还感召了更多年轻人。如今白家镇成了“瓜果之乡”,岳龙芳仍要带领大家改良果树品种,继续发展。体现了岳龙芳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她为乡村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