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一位名为“张玄化”的博主声称米汤可完全代替奶粉和母乳的言论展开,深入剖析了米汤营养的局限性,强调了科学喂养的重要性,揭露了博主言论缺乏科学依据的本质。
近日,微博上一位名为“张玄化”的博主发布了一条引人关注的言论。他声称米汤可以完全替代奶粉和母乳来喂养宝宝,还特别强调,将米汤喂到宝宝10个月大就可以了。10个月之后,停止母乳和米汤的喂养,开始换成莲藕粥喂养,按照他的说法,这样宝宝就会长得特别壮实,而且不会发胖。
该博主提出此观点的依据主要是,在没有奶粉的时代,那些奶水不够的妈妈会选择用米汤来喂养孩子。同时,他还指出喝奶粉的宝宝存在大便酸臭、容易哭闹、容易生病以及容易水肿等问题。
(该博文目前已经删除)博主在评论里的补充解释丨截图
不过,我们并不清楚他所提到的“喝奶粉的宝宝”具体是哪个月龄段的,也不清楚他所说的奶粉具体指的是哪一种奶粉。从他强调米汤只能喂到10个月这一点来看,他的意思似乎是:0 – 10月龄的婴儿可以用米汤来替代奶粉和母乳喂养。而且,他认为米汤可以极大地缓解那些奶水不够的妈妈们的焦虑,让她们能够心安。
但很遗憾,米汤根本无法承担起这样巨大的期望。
米汤所含的营养,其实非常一般
大米本身的蛋白质含量就比较低,而米汤中的蛋白质含量更少。如果仅仅依靠米汤来喂养婴儿,蛋白质的摄入量远远无法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此外,米汤中还缺少婴儿神经发育所必需的二十二六烯酸(DHA)和牛磺酸。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然而婴儿在4月龄之前,淀粉酶的分泌量较少,消化淀粉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这个阶段婴儿的其他消化功能也尚未发育完全,比如胰脂肪酶的活力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所以他们消化和吸收脂肪的能力也比较差。因此,不管是米汤还是米油,这个阶段的婴儿都很难消化。
大米、米汤或者莲藕粥还缺乏6月龄以上婴儿必需补充的铁。如果仅仅用米汤或莲藕粥来喂养10月龄及更大的婴幼儿,很有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婴幼儿健康喂养教育核心信息》,明确指出科学良好的喂养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更能为其一生的健康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学喂养的准则中,特别强调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0 – 6个月的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起应当添加辅食,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这些建议并非一家之言,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多国卫生健康机构都给出了相同的推荐。
从现有的证据来看,母乳喂养对婴儿的体格发育、脑神经功能和认知发展都非常有利,还能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的平衡发展,降低过敏风险。这些好处主要得益于母乳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包括α – 乳清蛋白、乳铁蛋白、低聚糖、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和溶菌酶、抗体等。
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是可以更加科学地养育的丨图虫创意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婴儿哭闹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饥饿。身体不舒服或者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婴儿哭闹。如果婴儿发生异常哭闹,应该及时排查原因,而不是单纯地通过哺乳来解决。事实上,哭闹是婴儿表达饥饿的最后一个表现。当一个孩子刚开始感到饥饿时,他会通过增加动作和表情等方式向喂养者传达想要进食的信号,只有在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后,婴儿才会通过哭闹来表示不满。
虽然在生活水平较低、物质匮乏的时代,米汤曾作为母乳的补充,甚至是婴幼儿的主要食物来源,但仅靠米汤的营养成分,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人类幼崽的健康成长,无论是体格发育,还是神经系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面对初来乍到的人类幼崽,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养育他们。
张玄化打着“为你好”、“古法”等情感旗号,鼓吹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事物,这难道不是另一种精心包装的陷阱吗?
本文针对博主“米汤可替代母乳和奶粉”的言论,从米汤营养缺陷、科学喂养准则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该言论缺乏科学依据。强调在当下应遵循科学方法养育婴儿,警惕这类误导性言论。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