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师炜的赛车故事。她从上班族转变为自媒体博主,再到投身赛车运动,参加F1中国大奖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差距,她依然拼尽全力,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赛车运动的魅力,推动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
图为师炜近照。
图为师炜在F1学院赛中。
在近日举办于上海的F1中国大奖赛上,许多人惊喜地发现,继周冠宇之后,又一位中国面孔出现在了赛场上,她就是师炜。师炜的人生仿佛一部不断突破自我的精彩篇章,她原本是拥有稳定工作的上班族,后来成为用镜头记录生活的自媒体博主,而如今,她更是成为了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对赛车的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飞驰人生”。夜幕降临,上海国际赛车场逐渐褪去了喧嚣与轰鸣,恢复了平静。90后车手师炜坐在露天台阶上,眼神中满是不舍地谈起那辆“青花瓷”配色的赛车。刚刚过去的3天,对师炜来说就像是一场“奇幻冒险”。她以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的身份,参与了这项专为女车手设立的赛事。3月23日,在第二回合正赛中,师炜驾车冲过终点,顺利完成了比赛。2025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吸引了超22万人次现场观赛,创造了新的纪录。很多人惊喜地看到,继“中国F1第一人”周冠宇之后,师炜这位新的中国面孔出现在了赛场上。浙江车迷陈佳乐在看台举起“铁豆加油”的横幅,为师炜呐喊助威。他表示:“我们习惯叫师炜的网名‘铁豆’,看着她一路追梦,真令人振奋!”镜头记录下了“铁豆”在F1学院赛场的初次体验:第一回合正赛中,她因赛车失控遗憾退赛;不过在第二回合正赛中,她顺利完赛,在18名参赛选手中排名第十四位。师炜出生在内蒙古包头,求学于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内心对运动的热爱促使她跳出了舒适圈,成为了一名自媒体博主。2020年,在浙江武义自由方程式比赛的一次试驾后,师炜彻底“入坑”赛车运动。师炜始终清晰地记得第一次驾驶赛车时的感受:“引擎的轰鸣声从脊柱直冲大脑,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自己不断找寻过弯的极限。”在尝试过滑雪、攀岩、潜水等多种极限运动后,师炜认为赛车是最难的一项。夏季的驾驶舱内,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车手不仅要戴着头盔面罩,身穿防火内衣和赛车服,还要在高心率的情况下,瞬间做出七八个动作和判断,同时随时衡量轮胎、车辆和对手的情况。这种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极限考验,虽然“折磨”着师炜,但她却甘之如饴。刚开始踩不动刹车,她就花费一两年的时间进行腿部力量训练;为了承受方向盘的惯性,她不断强化颈部肌肉,脖子增粗了三四厘米;过弯时巨大的离心力,让她的手臂被磕得淤青……她进行着艰苦的训练,只为了能够控制住赛道上的“猛兽”。从2020年考取赛车驾照后,师炜开始参加不同品牌的统规赛。在工作与训练之间,她努力寻找平衡:通过短视频创作赚钱,来“养活”自己的赛车梦;空闲时间,她要么“泡”在健身房练体能,要么直奔赛道练车感。2024年,师炜在F4方程式赛车领域接连取得佳绩。师炜说:“赛车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极限状态推着我不断突破,磨炼心智。”在过往的几年里,师炜一直在打破常规的道路上前行。今年春节前夕,当F1学院赛事外卡向她“敲门”时,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了她的面前。与其他参赛的国外车手相比,“半路出家”的师炜存在明显差距。她坦言:“大部分车手从小开卡丁车起步,经过系统训练,一路上升到方程式赛车,而我没经历这个阶段。”师炜坚定地表示:“明知是一场打不赢的战役,我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于是,她推掉了大部分工作,一头扎进了紧张的备赛训练中。高强度的体能特训、采用VR(虚拟现实)模拟器进行攻防训练、“崩溃式”的心理磨炼……数不清的汗水与泪水,都只为了朝着目标加速飞驰。3月初,师炜第一次驾驶比赛用车上赛道。在3天的测试时间里,她足足开了997公里,最多时达到每天70圈。“上海赛道的7号弯,以197公里的时速急转,脖子被离心力死死压住,握住无助力方向盘如同端着几十公斤的哑铃。”这让师炜想起了F1车手们的形容:比赛的时候,就像在高速过山车上,左手打毛衣,右手下围棋。在师炜埋头苦训的同时,质疑和偏见也如影随形。“女生能驾驭赛车吗?”在这项男性主导的运动中,很多女车手都在努力打破刻板印象。F1学院于2023年度推出,正是为了培养年轻女车手进入更高级别赛事。师炜坚定地说:“专注于突破自己,用每一次进步和成长说话!”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意外。主场参赛的师炜并未完全发挥出训练水平。她遗憾地表示:“有遗憾,如果明年再有机会,我会表现得更好!”这次近距离观摩,让她看到了自己与其他车手的实力差距,也为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她感慨道:“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拥有无限可能。”2004年,F1首次登陆中国,那时年幼的师炜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这项运动产生紧密联系。20年后,周冠宇在上海创造了中国车手在赛车界的纪录,点燃了无数车迷的梦想。师炜坦言:“这次我的车号选择了周冠宇的24号,也是一种赛车精神的传承。”如今,赛车在中国早已不再是“小众运动”。数据显示,中国F1粉丝数量快速增长,其中半数为女性。2024赛季在国内通过电视观看F1赛事的人数超过1亿,同比增长35%,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的F1粉丝总数已超过430万。投身赛车领域后,师炜坚持创作发布视频。她表示:“通过我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赛车运动的魅力。”而且,降低赛车运动的参与门槛也并非遥不可及。师炜举例说,上海国际赛车场周边有50多片赛车运动相关场地,“使用模拟器和VR眼镜,或是开卡丁车,都可以低成本、轻量化接触赛车运动。参与赛车运动,不只是当车手,还可以从事工程师、机械师等工作。”如今,在场地、拉力、漂移等赛车领域,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师炜欣慰地说:“很多女生看了我的比赛或视频,萌生了参与赛车运动的想法。在更多年轻人心里播撒赛车运动的种子,正是我做这些事的意义。”在本次F1中国大奖赛上,大量车迷深度参与了各项体验活动。很多小朋友对车队如数家珍,聊起赛车头头是道。师炜感触颇深:“赛车运动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加速很快。这些孩子从小接触赛车文化,如果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中国赛车的明天一定会很美好。”从“中国周”到“中国豆”,赛车运动在互联网上每每火爆出圈,都拓宽着本土化发展的路径。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斯蒂法诺·多梅尼卡利认为,F1中国大奖赛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展到目前规模的2到3倍,随着F1学院等项目的持续推进,中国车手的人才储备只是时间问题。师炜坚定地说:“我愿当一个路者,探一探自己的极限,也探一探未来的路。”
本文介绍了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师炜的赛车经历。她从上班族转型为自媒体博主,再投身赛车运动,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始终努力突破自我。尽管在F1中国大奖赛上留有遗憾,但她看到了差距与方向。同时,赛车运动在中国发展迅速,师炜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吸引更多人参与,推动中国赛车运动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