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报告会保定专场的具体情况,包括活动的主办与承办方、宣讲员们的精彩分享内容,以及京津冀协同宣讲的整体方式和过往巡讲情况,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魅力。
3月21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盛大举行,这便是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报告会保定专场。
了解得知,此项活动是2025年京津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协同的重点项目之一。它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委讲师团)、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科院(北京市委讲师团)、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社科联共同主办,而保定市委宣传部、保定市社会发展研究院、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则承担起了承办的重任。
在保定专场的报告会上,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不断上演。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郝士超,满含深情地分享了自己30年从艺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夺梅”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听众仿佛跟随他一同经历了艺术道路上的酸甜苦辣。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生种涛,带着大家回顾了他长达23年求学之路上的难忘经历,他在求知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令人动容。邯郸市鸡泽县诗经书院院长王荣安,一直深耕于《诗经》文化,在现场,他将华夏文化的源泉娓娓道来,让听众感受到了与心灵的共鸣,仿佛带着大家穿越回2500年前,去回味那诗歌的心跳。天津市静海区唐官屯镇大郝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国家级非遗“戏法”第六代传承人王艺达,采用“宣讲 + 戏法”的独特方式,让听众在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学习到了新思想、领悟了新精神。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来自京津冀三地的9名百姓宣讲员,都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感人故事。他们的内容生动鲜活,情感真挚动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1周年的重要节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采用“线下 + 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宣讲。通过多渠道、立体式、全媒体的传播手段,以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三地各区域各领域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据悉,首场报告会早在2月26日就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拉开帷幕。此后,活动以“一周一站”的形式,相继走进了天津戏剧博物馆、北京四中雄安校区等多地。截至目前,首轮三地联合宣讲已经在京津冀成功巡讲了8场活动。
本文围绕3月21日京津冀三地联合宣讲报告会保定专场展开,介绍了活动的主办与承办方,详细描述了宣讲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文化传承与创新故事的精彩场景。同时说明了三地采用“线下 + 线上”同步宣讲的方式及目的,还提及了活动的过往巡讲情况,充分展现了京津冀在文化协同发展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