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48位网络作家代表齐聚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以“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为主题的作家活动周欢迎仪式。活动周是中国作协密切联系服务作家的暖心工程,期间还安排了丰富活动。此外,文中还介绍了网络作家管平潮、天下归元的创作情况,以及91岁高龄的王蒙为网络作家带来“春天一堂课”,分享文学见解并回应AI是否会取代作家的问题。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一场文学盛宴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拉开帷幕。摄影记录下了这一美好时刻,冯海文记录了网络作家参观现代文学馆的瞬间,王纪国则定格了王蒙讲“春天一堂课”的精彩画面。
昨日,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48位网络作家代表齐聚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参加了以“文学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为主题的作家活动周欢迎仪式。他们怀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憧憬,走进文学馆,在这里不仅共同探讨文学发展的新路径,还在游园赏花的轻松氛围中畅叙友情,仿佛是赴一场春天里专属文学的浪漫约会。
“作家活动周”是中国作协聚焦“做人的工作”,精心打造的一项暖心工程,旨在进一步密切联系和服务广大作家。目前,活动周已经形成了“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和“做人民的学生”两个序列。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先后开展了9期活动,累计邀请了基层作家、港澳作家、剧作家、科幻科普作家、新老会员等近400位作家回到这个充满文学气息的“家”中相聚。
当天上午的欢迎仪式上,场面温馨而庄重。中国作协负责人张宏森、邱华栋、李一鸣等,亲自向各位网络作家代表一对一颁发入会纪念牌和参会纪念牌,并一同合影留念,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网络作家管平潮难掩激动之情,随即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道:“参加中国作协作家回家活动,从中国作协主席张宏森先生手中接过入会纪念牌——才知道已入会3900天了。中作协太暖心太贴心了!正在鲁迅文学院听91岁高龄王蒙老前辈‘春天一堂课’。春天确实来了,玉兰花灿烂夺目!”
“回家”后的管平潮显得格外健谈。他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了自己最近的创作计划。“我觉得就是要把中华文化的内生动力给挖掘出来,与时俱进地重新演绎。”他目前有一部偏古代传奇的网络小说选题,已经完成了策划方案,小说的主体结构也已准备就绪。“我前期从唐宋元明清传奇里面得到了很多灵感。这些灵感主要支撑这个新作品的大故事,后续还有很多细节要填充。”管平潮表示,他还打算重新阅读《太平广记》,从中汲取一些对妖魔鬼怪的玄幻写法,再结合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填充到这部小说里,力求精益求精,确保网络文学也能有高品质。
网络作家天下归元也在此次“回家”的队伍中。她本名卢菁,有着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曾是江苏镇江一位英姿飒爽的警花,有20年从警经历。如今,她是镇江市文联的一名专职作家,创作了《扶摇皇后》《凰权》等多部古风言情传奇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现代独立女性之精神的古代传奇女子。
“今天领到入会纪念牌时,才发现我加入中国作协已经4299天了。这次回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我作家身份的一种认同,让我重新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卢菁感慨地说。她回忆起自己最早的作品《扶摇皇后》参与了中国作协于2012年首次举办的网络文学研讨会,自己也是被作协最早接纳的那批网络作家。“十多年后,我重新归来,回到文学初心开始的地方,觉得这一路不虚此行,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卢菁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最近有了转换创作赛道的想法,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我之前一直写古风传奇大女主,现在想跳出舒适区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想写写悬疑人物群像。特别是写一些小人物的个人奋斗史也挺有意思的。因为故事并不只发生在大男主或者大女主身上,小人物一样可以有高光。”
另据了解,此次作家活动周为期3天,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春天一堂课”、“走进文学史”、“文学馆畅谈:全媒体时代的文学表达”、“网络作家进校园”、“网络文学圆桌派”、“穿越时光的邂逅”和“文学一家人”等,让网络作家们在不同的活动中深入交流,碰撞出文学的火花。
·特写·
王蒙带来“春天一堂课”
昨日上午10时,91岁高龄的“人民艺术家”王蒙精神矍铄地亮相北京鲁迅文学院,为前来参加作家活动周的网络作家代表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春天一堂课”。他先是精神抖擞地即兴演讲了一个小时,随后又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耐心回答台下作家们提出的数个问题。
演讲中,王蒙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底蕴,从“华容道”和“赠绨袍”等历史典故,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小说,旁征博引,金句频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随便一样艺术形式都比文学好看,但是文学语言是通心的,是通到你的灵魂里的,对语言的爱就是对灵魂的爱。”他指出,类似《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不管作者笔下的妖魔鬼怪写得有多么神奇诡异,但最终都离不开人的生活经验。
紧接着,王蒙以自己在新疆的16年生活经历为例,生动地讲述了创作的半径。1963年,他在北京做出去新疆的决定只用了短短3分钟时间,当时他单纯是为了拓展和突破自己的生活状态。到了新疆,他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很快融入到当地民族文化和生产生活中。6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还能很流利地说一口维语。“如果我们把宇宙看成一个指环,那我们就是镶嵌在指环上的宝石。”王蒙用汉维双语互译着新疆的一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让现场的作家们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王蒙表示,他的多部作品都从新疆这片热土中汲取了养分。他语重心长地希望年轻作家不要当空头文学家,要勇于走出舒适区,不断扩张新的生活经验,因为只有扎根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他还谈到,小说还可以是幽默的。“最高境界的幽默,是既包含令人啼笑皆非的部分,更要做到悲悯、豁达、开放与快乐。作家可以写很悲惨的事,但要有一定的高度,呈现文学所独有的超越性、悲悯、容受的力量。这是非常可贵的小说品质。”
在提问环节,现场有网络作家问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作家?王蒙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AI的创造力来自于大数据,它并不理解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转逻辑,“它没有感情,没有自我,没有文学作品里特有的那种抒情主人公。曹操、李白、杜甫,包括李煜、李清照,我们理解他们的诗作,是因为我们理解和共情他们的人生经历”。
在王蒙看来,AI能写出让人佩服的诗歌,这些诗歌多半正确但平庸,并不能让我们内心感动。“这里面没有个体的创造激情,没有独特的性格与文学风格。”王蒙坦言道,作家们要始终坚持人的主体性,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活出“人”的滋味,写出AI写不出的文学作品。
本文围绕网络作家参加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的作家活动周展开,介绍了活动背景及参与作家情况。管平潮、天下归元等网络作家分享创作计划与感悟,展现了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积极探索。91岁的王蒙带来“春天一堂课”,从文学语言魅力、创作经验等方面分享见解,并回应AI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应扎根生活、坚持人的主体性进行创作。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