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介绍了方案提出的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部署的相关行动和措施,以及2024年底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的已有成果。
近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携手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为轻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三部委联合印发了《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旨在全方位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轻工业,加速轻工业的数字化进程。
该方案为轻工业的数字化转型设定了清晰的目标。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在数字化研发设计方面将取得显著进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预计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也将提升至75%左右。同时,还将打造100个左右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的标杆企业,并且制修订50项左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而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展望2030年,规模以上的轻工业企业将普遍开展数字化改造工作,逐步形成“智改数转网联”的数字生态。届时,轻工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为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方案精心部署了4大行动,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夯实基础支撑。这4大行动进一步细化为15项具体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家电、家具、五金制品、电动自行车等不同的细分领域,方案还加强了分类指导,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数字化场景作为牵引,推动轻工业实现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再到“智慧供应链”的梯次递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2024年底,轻工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数据显示,2024年底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4.9%,实现网络化协同企业占比达47.2%,开展个性化定制企业占比达18.3%。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三部委联合印发的《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了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阐述了4大行动15项措施以及对细分领域的分类指导,同时提及2024年底轻工业数字化已有成效。该方案将有力推动轻工业在数字化道路上不断前进,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