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如何应对结核潜伏感染? 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终结结核,全民在行动

本文围绕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展开,详细介绍了结核病的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以及面对家人患病的应对措施,还重点提及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性治疗方案。

今天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

很多人对结核病有初步印象,但具体知识了解甚少。市疾控中心专家阎月明近日就结核病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他指出,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数超过2亿,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结核潜伏感染者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

“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丝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阎月明表示,当市民咳嗽、咳痰超过2周,就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需及时就诊。此外,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也是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以飞沫传染最为常见,肺结核病人在谈话、咳嗽、打喷嚏时从呼吸道排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产生飞沫的主要方式。

如果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一定要尽早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诊为结核病后,要按照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目前青岛市有6家结核病定点医院,患者可就近选择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和耐药情况,采取门诊治疗、住院和门诊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坚持规律服药。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如何应对结核潜伏感染? 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终结结核,全民在行动

青岛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要是家人得了结核病,专家提醒不要恐慌。首先送患者到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治疗,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密切接触者应到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进行检查,看是否感染。婴幼儿、学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检查发现结核感染筛查强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服药;其他感染者出现肺结核症状时应及时检查。要对患者居住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定时开窗通风。督促患者按时全程服药,定期查痰,在痰菌未阴转前,采取适当隔离,做好痰液的消毒处理。患者外出时不要忘记带药。由于肺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患者进展期要适当增加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保证患者充分休息,不宜过度劳累。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也不容忽视。阎月明介绍,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可能当时没有结核病相关症状和体征,也没有细菌学和影像学证据,此时不具有传染性。大多数结核潜伏感染者不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但免疫系统受损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易发病。

据估算,全球约有1/4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国感染人数超过2亿。若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结核潜伏感染者有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研究表明,5%到10%的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大部分发生在初次感染后2年。

一般来说,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筛查的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包括: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糖尿病患者、矽肺病患者等其他免疫力低下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进行器官移植等人群,以及福利院、养老院、监狱等重点场所的人群。

阎月明提醒,如果筛查结果为强阳性,要尽快前往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寻求医生帮助,确定是否为结核病。若诊断为结核病,要接受正规治疗和管理;即使排除了结核病,也要根据自身状况,按照医师建议进行预防性治疗或随访观察。如果筛查结果为非强阳性,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随访观察身体情况即可。排除结核病的强阳性人员也要时刻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

对于处于结核潜伏感染状态的市民,如何进行预防性治疗呢?阎月明介绍,对已经感染结核杆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称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目前缺乏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开展预防性治疗是快速降低结核病发病率、降低新近感染者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其保护效果可达60%到90%。

预防性治疗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化学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服用抗结核药品,疗程大概3到6个月;另一种是免疫治疗,15 – 65岁年龄段的可选择注射微卡等免疫制剂进行预防,臀部肌肉深部注射,间隔2周注射1次,共给药6次。

本文全面介绍了结核病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相关背景下,从症状、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家人患病应对措施,到结核潜伏感染的知识和预防性治疗方案等内容,旨在提高人们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以更好地应对结核病的威胁。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34.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