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古代主客清吏司的职责、文学作品中的朝贡情节展开,探讨了《西游记》《红楼梦》里的相关内容,还涉及历史勘合、文字阴阳文、《道德经》字词读音以及古代贸易与节日文化等方面,揭示了其中的文化奥秘与关联。
在古代,主客清吏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主要负责各个“番国”的朝贡事宜,包括接待远道而来的番国使者,以及按照规定给予赏赐等。主客清吏司设有三个重要的部门职位,分别是郎中、员外郎和主事。大家熟知的贾政,便是主客清吏司的员外郎。
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乌进孝进贡这一情节,其实就映射了古代番国向宁国府这样的权贵家族进贡的场景,而主客清吏司正是专门负责接收番国贡品的机构。
像百花国、三佛齐等国,在朝贡时直接进献了孔雀。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中的百花公主,所指的就是这个百花国。
当我们翻开《西游记》,会看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的精彩历程。他们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进行一项重要的事情——换通关谍文。然而,这里面存在着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一,他们之间的语言是如何交流的呢?但在《西游记》中并没有提及这个问题。其二,单枪匹马出使陌生国家是非常危险且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被当做间谍或者侵略者而被抓起来。就像朱元璋派出的第一批使者,在哈烈、日本等国,都因为语言不通产生误解而被抓起来,后来有了翻译才得以解绑,并被奉为上宾。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探路行为,其实就类似于特工情报活动。
从历史勘合的角度出发,能够很好地解释汉字之外,汉语拼音、数学科学符号、数字符号等是如何产生的。在古代,正常使用的汉字被叫做“阳文”“阳字”,而汉语拼音、数学科学符号、数字符号则被叫做“阴文”“阴字”,如今“阴文”被称为英文。阴文最常用的地方是军用密码和通关令牌,令牌作为军用口令,一共四个字,循环使用,分别是“文”“行”“忠”“信”。勘合批文都有编号,每番一百道,例如车里是车一号,缅甸是缅一号。
通过这样的历史勘合知识,我们就能更好地读懂《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所讲的内容。这里我们引用唐明皇注解版的《道德经》,其中有“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夫”。首先来看“夫”的读音,在洪武正韵中,“夫”有清浊两种读音。清音为“fū vū”,表示古代受田百亩的人,百亩单位为“一夫”,意思是自己有田的人才能叫“丈夫”;浊音为“bū ū”,表示指示代词,指此人、那人,也专门称凡人,所以称“凡夫”,戍边的植民、四夷、番国也称“夫”。
在福建闽中、闽西北,祖辈们一般以伐木、放排为生。他们会赶在冬至前,将木材漂流到闽侯的琉州岛,然后将木材与琉球国来的商人交换商品,再从陆路回家,刚好能赶上过年。从嘉靖十年以后,四夷国家改在冬至日来朝贡,这样冬至就成为了四夷的新年节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圣诞节(chrismas)”。
本文从古代主客清吏司的职责入手,结合《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深入探讨了朝贡文化、历史勘合、文字阴阳文、《道德经》字词读音以及古代贸易与节日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探讨,揭示了古代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些隐秘脉络,让我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