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重点介绍了方案中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的举措,包括解决“加班文化”痛点、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等。同时,通过深圳的案例探讨了休假落实难的问题,分析了劳动者“不敢休”的原因。此外,还介绍了多地放春假的情况以及其对消费和学生成长的影响,最后解读了方案中改善消费环境的其他举措。

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公开发布。该《方案》由7个行动和一项支持政策共同构成,宛如一套组合拳,旨在全力拉动消费。下面,让我们一同聚焦“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行动中,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被排在了首位。

国家发改委提出要解决“加班文化”等痛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针对大家反映突出的“加班文化盛行”等问题,《方案》专门就“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制定了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来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规定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同时,鼓励弹性错峰休假,并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相信随着《方案》逐步落实,我国消费市场将拥有更强劲的增长动力、更优质的消费供给,也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善和便利。

记者在观察中发现,虽然休假不再“难”,但仍有人“不敢休”。其实,“休假难”的关键不在于“无假可休”,而在于制度的落实。早在2020年,深圳就出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将带薪休假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那么,四年多来,深圳在严格落实带薪休假方面有哪些探索?申请休年假是否还麻烦呢?

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市民夏女士称:“公司直接给我们安排休假就可以了。”

市民全女士表示:“还是挺方便的,只要把工作时间调配好,就没问题。”

市民田先生说:“使用年假很自由,随时都能使用,没有限制。”

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休年假现在不难了,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为了多赚钱,自己不敢休年假。那么,这个“不敢休”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看法。

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翟玉娟指出,劳动者担心自己的工作岗位被取代等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企业将带薪年休假缩水,还有的企业将带薪年休假与工资报酬、评优评先、绩效考核、个人晋升、年底奖金等多个因素进行捆绑,使得在实践中执行效果一般。不过,深圳有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标准,企业带薪年休假是评判标准之一。如果用人单位不安排年休假,政府的劳动部门会依照职权责令限期改正。

为了让职工有假休、放心休,劳动部门加强了监管,司法部门也对类似“自愿放弃休年假”的所谓“奋斗者协议”进行了纠正。

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翟玉娟认为,“奋斗者协议”被法院否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劳动者自身及时维权也很重要,在大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中,都会涉及关于带薪年休假请求赔偿的诉求。

最近,不少企业开始“反内卷”,强制员工下班,到点清人。相关新闻引发了网友的点赞,这背后透露出大家对健康劳动关系的期盼,以及对更高品质生活的向往。企业若能将考核标准从“工作时长”转向“产出质量”,就能走出“越忙越卷,越卷越忙”的怪圈,员工也能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从而创造出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

很多人有假不敢休,是担心休假后收入减少。那么,带薪休假的“薪”指的是什么呢?一些用人单位在职工带薪休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这种做法对吗?改善消费环境,为何保障休息和休假权如此重要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见解。

法律专家岳屾山表示,带薪年休假期间的“薪”,指的是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般来说,在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下,“薪”是指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所明确的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主要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其他特殊工资等项目。但是,对于加班费、绩效奖金等不是按照计薪周期固定发放的金额是否需要计入,每个地方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在此,我们呼吁能够统一相应的裁判标准,完善相关事项。但总的原则是保障劳动者在带薪休假期间的收入不低于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法律专家岳屾山认为,《方案》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列为消费环境改善的首要任务,背后有着法律、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多维度考量。

休假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场景的拓展。像年休假这种弹性错峰休假,可以分流节假日的客流,延长消费周期,缓解景区拥堵和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而且当劳动者能够预期到自己未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进行消费活动时,他们会更有信心和计划地进行消费,从而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这对于消费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针对“改善消费环境”,此次行动方案还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

3月18日,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该市中小学将放春假2天,与清明假期相加,可连休5天。杭州市多个城区也发布了今年春假时间安排,如钱塘区,春假连上“五一”假期,最多能放9天。

除中小学外,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施行春假或秋假。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日宣布4月7日至13日放春假,中国人民大学明确今年春假时间为4月底。

中小学春秋假会带来哪些改变呢?春秋假看似只是学生的假期,实则是一道综合考题。安排得如何?成效怎样?让我们一起去湖北利川了解一下。

利川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平表示,放春假是专门针对学生的一次综合实践,能够减少传统课业压力,让学生深入城乡交流体验,重拾父辈童年生活。将春假放在清明节假期的后两天,增加了一个小长假,为学生家庭提供了出游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消费。

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记者了解到,将春假与清明假期安排在一起,主要是便于家长合理安排时间陪伴孩子。针对部分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的难题,利川市教育局要求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春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成果展示活动。

提振消费方案出台,休假权益保障成焦点

今年是利川市连续第三年实施“春假”。在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记者看到梯间文化长廊上挂着一幅幅生动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去年春假返校后学生们完成的。

对于中小学放春假的问题,有家长认为,这需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跟上,只有让上班族能自主安排带薪休年假,孩子们的春秋假才有意义。而这正是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中放在首位提出的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对于“消费环境改善”的举措,明确提出要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完善城乡消费设施,那么这是要解决哪些制约消费的痛点和堵点问题呢?让我们来听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的解读。

洪向华教授指出,在当前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背景下,赚了钱没时间花,这既是消费者的痛点,也是经营者的痛点。专项行动提出依法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将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督内容,鼓励弹性错峰休假等方案。这样既能在不影响工作的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又能释放消费潜能,让老百姓游玩更尽兴,花钱更舒心。

要让老百姓肯花钱、敢花钱,就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多方位多角度维护消费者权益。一方面要改善消费环境,推行更高效的消费维权方式,降低老百姓的维权成本,让老百姓的钱花得放心;另一方面要改善经营环境,解决去陌生地方怕挨宰、怕吃亏的问题,专项行动中特别强调倡导实价优质,为游客放心消费提供保障。

消费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型消费观扩容提质的关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出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级万电改造,既能促进农村消费升级,也能催生新的消费空间以及城市居民下乡消费的增量,改变以往县域商业网点稀疏、商品少,居民有消费意愿却无处可买的状况。

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深入剖析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这一关键举措,通过深圳的案例揭示了休假落实难的现状及原因,介绍了多地放春假的情况及其积极影响,同时解读了方案中改善消费环境的其他举措,旨在通过解决制约消费的痛点和堵点问题,释放消费潜能,推动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850.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