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古人“十雅”中的抚琴、品茗、听雨、读书、寻幽等雅事,阐述了这些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让读者感受到古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精神富足的智慧。
古人崇尚“十雅”,无论生活境遇如何,他们总会从这十件小事中寻得乐趣,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也正因如此,人们有了在忙碌生活中偷得闲暇的时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不为人知的小确幸。
二、抚琴
若心自适 无弦亦可
在古代,抚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修养。宋代《琴论》曾言:“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也进一步说道:“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若能静下心来抚琴一曲,那无疑是最为快乐的事情。
魏晋时期的大琴家嵇康在《养生论》中提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便是“心静自然凉”的道理,也是夏季养生法中精神调养的重要方法。
还有陶渊明,他虽不会弹琴,却长年在家中放置一把无弦琴。每当酒酣意畅之时,他便轻轻抚摸这把无弦琴,虽无声却胜有声,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四、品茗
淡中有味 点茶三昧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极为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是鉴别茶的优劣,更蕴含着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的意味。在忙碌的生活中,泡上一壶浓茶,寻一处雅静之地,自斟自饮,既能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能在细啜慢饮中获得美的享受。
茶不分贫富、贵贱,它既可以是素朴简约的存在,也能呈现出堂皇精致的姿态。大俗大雅,皆在日常点滴之中。人们或以茶解渴清心,或以茶明性修行,这反映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并无高下之分,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领悟其中真谛,全凭个人悟性。
苏东坡曾赋诗:“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三昧”一词源于梵语samadhi,意为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既是禅意的体现,也是人生的一种况味。
六、听雨
卧眠听雨 一梦浮生
从小诵读古人写雨的诗,其中“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这句尤为有趣。在雨天,最惬意的时刻莫过于躺在家中的床上聆听雨声。在雨中入眠,仿佛连梦境都被染上了潮湿的气息,意识也仿佛随之飘散。
一个人骨子里是否浪漫,从他对待下雨天的态度便能看出。清代生活家张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在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在他的描述下却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妨拢一手雨珠,将其珍藏在心底,即便岁月染霜,那份情怀也不会老去;折一串水帘,挂在窗棂之外,哪怕容颜老去,内心依然保持着那份纯真。
八、读书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古语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仿佛能置身于仙境之中,享受无尽的仙福。
金圣叹曾说:“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参透人生的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为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
古人还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以前或许只是明白这些话的字面意思,却很少去践行。然而,历经世事磨练后,便会深信不疑,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乐事。
十、寻幽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中国人游山玩水,与西方人抱着征服之心不同,他们更欣赏山水深邃幽缈、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因此有了“寻幽探胜”之说。
想象这样一个清晨,漫步到古老的寺院外,初升的太阳洒在丛林之上。曲径通幽,通向那幽静之处,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隐匿在花草树林之中。明净的山光、深潭的倒影,能让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
大自然永远都拥有着顺理成章的自由。相较于喧嚣纷扰的红尘,它的博大无言总能抚慰人心。摒弃红尘的喧嚣,与大自然一同静默,这便是寻幽的浪漫所在。
本文通过介绍古人“十雅”中的抚琴、品茗、听雨、读书、寻幽等雅事,展现了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内心宁静和精神寄托的指引。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充满诗意。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