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灌区建设助力,河南现代水网越织越密,黄河防凌结束,河南筑牢水安全防线

本文围绕黄河相关工程建设与水资源利用展开,介绍了郑州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一期开钻施工、黄河防凌工作结束、河南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引黄灌区建设成果、南水北调带来的双水源保障以及河南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内容,展现了黄河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新进展。

引黄灌区建设助力,河南现代水网越织越密,黄河防凌结束,河南筑牢水安全防线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里,黄河岸边正掀起新的奋进热潮。

3月18日,郑州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一期正式开钻施工,这一重要举动标志着该工程全面迈入主体施工阶段。

河南黄河河务局建设中心负责人介绍道:“此次加固位置从花园口险工112坝延伸至120坝,建设长度达928米。工程通过修筑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坝来加固堤岸坡脚,其目的在于防止水流对堤脚进行淘刷而引发险情,起到稳固堤岸根基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为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我国水安全意义重大。

3月19日14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这意味着2024 – 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画上句号。本年度黄河凌情整体保持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而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黄河上骨干水利工程的精准调度。

水库调度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堪称“王牌”。在河南境内,黄河干流有三门峡、小浪底两大水利枢纽,支流有陆浑、故县、河口村等水库,此外还有北金堤蓄滞洪区。

如今,河南以干支流水库、千里标准化堤防、河道整治、分滞洪工程为主体的“上排下拦、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日益完善。这一体系的不断优化,使得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大幅提高到1000年一遇。

中原大地与黄河相互依存,深受黄河的滋养。而筑牢黄河安澜网,引黄灌区建设同样功不可没。

去年,我省引黄灌区建设喜讯不断。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顺利通水,河南省第一大灌区正式建成;位于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进入预验收阶段,一期工程主要供应城市用水,二期工程则用于农业灌溉。工程建成后,将在灌区形成完善的水网,实现灌溉用水在灌区的全覆盖。

引黄灌区建设不仅保障了灌溉生产用水,也满足了生活用水需求,让河南现代水网“越织越密”。黄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同构成了河南“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现代水网中的重要“一横一纵”。

“水好,茶更香!”对于濮阳市民张良弼、杨洋小两口来说,每个惬意的周末,泡上一壶茶,品茗看书听音乐,就能消除一周工作的疲劳。濮阳市是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6。然而,由于“丹江水润濮阳”项目的实施,濮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丹江水全域覆盖,成为拥有黄河水、丹江水“双水源”保障的城市。

随着南水北调供水效益的持续扩大,郑州、焦作、新乡、濮阳、开封等市也拥有了黄河水与丹江水的双水源储备,供水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黄河虽然有水,但也面临着缺水的问题。因此,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那么,河南如何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呢?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关键。截至目前,河南黄河流域50个县(市、区)已建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

为了拧紧黄河“水龙头”,河南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生活节水降损,不断拓展非常规水利用领域和规模。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古老的黄河,正以其温柔的姿态润泽世间万物,用绿色的笔触书写着生生不息的篇章,以幸福为目标造福着中原大地。

郑州黄河堤岸刚性加固试点工程开钻施工、黄河防凌工作结束、河南防洪工程体系完善、引黄灌区建设成果、南水北调带来的双水源保障以及河南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内容,展现了河南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凸显了黄河对于中原大地的重要意义以及河南在保障黄河安澜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上的积极作为。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252.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