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废弃之地变身生态明珠,书写绿色奇迹

本文聚焦呼和浩特市,深入介绍了这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生态问题后,通过一系列标志性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情况。详细阐述了哈拉沁生态公园、小草公园、大黑河“千岛湖”等项目从困境到重生的转变过程及带来的显著效益。

呼和浩特,在蒙古语里寓意着“青色的城市”,这座位于北疆的城市,自古以来便以广袤的草原和雄伟的山脉作为城市底色。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问题逐渐凸显,一度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不过,近年来,呼和浩特通过实施一系列标志性生态工程,如哈拉沁生态公园、小草公园、大黑河“千岛湖”、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等,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华丽转身,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态动能。

呼和浩特:废弃之地变身生态明珠,书写绿色奇迹

图为如今的哈拉沁生态公园(资料图)。 乐炎摄

哈拉沁生态公园曾是一片废弃沙坑,而如今已成为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大青山作为呼和浩特的生态屏障,其前坡的哈拉沁沙坑却因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犹如一块满目疮痍的“疮疤”。这片区域砂石裸露,尘土飞扬,周边村民形象地形容它“像得了斑秃病”。

2012年,呼和浩特启动了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将废弃沙坑纳入重点修复范围。新城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郝亮介绍道:“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策略,累计栽植乔灌木1000万株,新增林地7万亩,成功打造了总面积1.2万亩的哈拉沁生态公园。”

在治理过程中,呼和浩特采用了“人工干预下模拟自然”的修复方案。保留原有地形,通过建设人工湖、木栈道、景观平台等设施,将沙坑巧妙地转化为多层次的生态景观。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区分局副局长曲耀强说:“从2013年开始,我们取缔了养殖场、白灰厂等污染企业,大力植树种草。”如今的沙坑公园,春天绿意盎然,秋天色彩斑斓,各种动物纷纷回归,成为市民徒步、观景的“天然氧吧”。

摄影师乐炎回忆说,10多年前拍摄沙坑公园时,哈拉沁沟满眼都是裸露的巨坑。“如今再飞无人机,镜头俯冲下去,曾经的荒芜已被无尽的翠绿所覆盖,生机与活力尽收眼底。”

呼和浩特:废弃之地变身生态明珠,书写绿色奇迹

图为航拍小草公园(资料图)。 乐炎摄

小草公园堪称见缝插绿的“城市微更新”典范。在高密度的城市环境中,呼和浩特创新地利用边角地、闲置地,以“一见青芯”计划打造了1009个口袋公园,总面积达4261公顷,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小草公园原本是苗圃用地,通过“最小人为干预”的设计理念,将废弃地块转化为花境、步道交错的休闲空间,让市民“转角遇见绿”,成为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最大的生态智慧城市公园。

赛罕区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杨艳君表示,小草公园不仅注重绿化,还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保留自然地形并增设了健身步道、生态停车场等便民设施。

市民李前成开心地说:“家门口的公园环境好,每天散步跳操,日子美得很。”这种“微更新”模式,既提升了城市颜值,又满足了民众对绿色生活空间的需求。

在杨艳君看来,小草公园等大型生态项目共同构成了呼和浩特的“蓝绿空间”。“它们如同城市的‘生态毛细血管’,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多样性,构建起了‘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环境。”

呼和浩特:废弃之地变身生态明珠,书写绿色奇迹

图为冬日的大黑河“千岛湖”候鸟翔集。 乐炎摄

大黑河“千岛湖”实现了湿地重生与候鸟归巢的美好景象。乐炎端着相机,站在大黑河郊野公园的栈道上,望着湖面上一群赤麻鸭扑棱着翅膀掠过,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这场景他拍过无数次,但每次按下快门时,手指还是会微微发颤。谁能想到,眼前这片被市民称作“千岛湖”的碧波仙境,十年前还是砂石裸露的荒滩。

大黑河是黄河一级支流,被称为呼和浩特的“母亲河”,“千岛湖”就位于该流域玉泉区段。曾经,这里由于非法采砂、乱倒垃圾、污水处理厂溢流等原因,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2020年起,呼和浩特实施河道修复与尾水净化工程,将大黑河城区段打造为郊野公园,其中“千岛湖”段以湿地修复为核心,形成了湖岛相连的景观。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云素枝介绍:“通过恢复自然漫滩、种植芦苇等湿地植被,‘千岛湖’成为候鸟北归的重要驿站,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也重现了。”

2025年初春,大黑河郊野公园不仅迎来了成群候鸟,也迎来了无数游客。游客陈晨说:“多年前来过呼和浩特,这次来感觉完全不一样,这座城市越来越绿,也越来越现代化。”

呼和浩特的生态实践,是哈拉沁沙坑的“化腐朽为神奇”,是小草公园的“见缝插绿”,是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的华丽转身,也是“千岛湖”的“湿地重生”。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重塑了青城的生命力与幸福感。

本文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生态问题后,通过哈拉沁生态公园、小草公园、大黑河“千岛湖”等标志性生态工程,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工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还为市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体验,重塑了城市的生命力与幸福感。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03.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