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学生近200万打赏引发深思:直播打赏理性防线谁来守?

本文围绕23岁学生小盼在女团直播间近200万打赏且退款难的事件展开,探讨了直播打赏中存在的乱象、法律问题以及解决建议,强调了平台、个人和监管在守护直播打赏理性防线中的责任。

在直播打赏的大环境下,平台作为运营主体,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它理应从社会效益的层面进行深入考量,为用户打造一个更加理性的消费环境。

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23岁的学生小盼(化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在某女团直播间累计打赏了近200万元。令人惊讶的是,对于如此大额的打赏行为,他的家人竟完全不知情。小盼的这一行为,不仅让家人感到无比震惊,也让公众觉得不可思议。当小盼后悔想要退款时,却发现退款的过程远没有充值打赏那般简单直接。近日,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是否应该对成年人的打赏行为设置上限?

23岁学生近200万打赏引发深思:直播打赏理性防线谁来守?

从民法层面来看,23岁的小盼已经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通常情况下,直播打赏会被视为一种赠与行为。而且,当赏金交付后,赠与行为就已实际履行。若不存在法定的特殊情形,平台不予撤销打赏是有法律依据的。这也就意味着,小盼想要追回这笔巨额打赏,将会面临较大的法律障碍。从个体责任的角度出发,23岁的成年人本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小盼自己介绍,他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越看越上头。为了让自己喜欢的主播赢得“荣誉”,他打赏的金额不断攀升。特别是直播间时不时引入的“PK”环节,更是让他产生了一种守护主播的责任感。那种紧张刺激的画面,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直播打赏这一行为时而陷入争议,主要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部分主播会利用话术、制造氛围等手段,导致一些网友情绪上头,进而做出冲动消费的行为。据第一帮帮团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检索“直播打赏”,能看到有2400多条相关投诉,其中涉及“诱导打赏”“未经配偶同意使用夫妻共同财产打赏”等诸多问题。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其中就包括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这一整治行动旨在打击利用高额返现吸引打赏、情感伪装诱导打赏、低俗内容刺激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等突出问题,同时要加强直播打赏功能的管理。既然直播间的打赏乱象已被纳入整治打击的范围,那么那些在冲动之下做出超经济能力消费行为的用户,是否还有退路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了相关建议。他们建议建立用户打赏“消费冷静期”,设置单日打赏上限。对于单笔超过500元或单日累计超2000元的打赏,触发24小时延迟到账机制,并且允许用户无条件撤回。

先不论这些具体建议是否可行,但其核心诉求是显而易见的:平台作为直播打赏的运营主体,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平台理应从社会效益层面进行考量,为用户提供更加理性的消费环境。直播平台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守住“不违规”的底线,更要有“不诱导”的自觉,以及引导用户健康、合理打赏的责任心。

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当“守护主播”的虚拟成就感激活了大脑的打赏回路时,所谓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能就会陷入紊乱。守护直播打赏的理性防线,既需要个人增强自律意识,也需要平台切实担当起责任,还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本文通过23岁学生小盼巨额打赏且退款难的事件,揭示了直播打赏存在的乱象,如主播诱导、冲动消费等问题。指出平台应承担社会责任,营造理性消费环境,同时也强调了个人自律、平台担当和监管加强在守护直播打赏理性防线中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918.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