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曾群带队赴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研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同时介绍了庙行镇自2024年9月起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的具体举措和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月12日下午,在宝山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推进会结束之后,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曾群亲自带队,前往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对庙行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等相关工作展开了现场调研。宝山区委副书记陆奕绎全程陪同此次调研活动。参与调研的人员还包括市委组织部、市城运中心,宝山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城运中心以及庙行镇的有关负责同志。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庙行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第二综合网格工作站。在这里,他们认真听取了关于工作站日常运转情况的详细介绍,同时也了解了场北街区党支部的工作开展情况。随后,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其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
自2024年9月起,庙行镇在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城运中心的悉心指导下,积极采用“力量驻点”模式,全力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在全镇范围内,庙行镇科学合理地设置了3个综合网格,这3个网格相对平均、幅度适中且禀赋各异。同时,庙行镇还提出了“烟火共康”“生态场北”“科创一号湾”的目标愿景,致力于推动网格管理从单一模式向融合治理的转变。
因格施策,形成“组团式”力量架构
完善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网格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庙行镇在组织体系上进行了精心安排。每个综合网格都由副处级领导担任网格长,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联络员,正处级领导则负责联系指导工作。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够保证在网格治理过程中协调有力。同时,充分发挥街区党组织常驻街面的优势,由街区书记担任网格办公室主任,在一线整合各类资源力量,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力量配置
庙行镇完成了“1 + 4 + X”的力量配备模式。其中,“X”力量根据不同网格的特点进行因格施策。在“烟火共康”网格,加强了市场、环卫、城管等方面的力量配置,以更好地满足该区域的商业和环境卫生需求;在“生态场北”网格,增加了教育、康养等力量,适应其生态和居住环境的特点;在“科创一号湾”网格,强化了营商、金融等力量,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治理资源能够与网格的实际需求精准匹配。
合理设立工作站
庙行镇将实体化网格工作站设立在3个网格党群服务中心。这样的安排为下沉到网格的力量提供了活动空间和资源支撑。一方面,有利于队伍成员之间的碰头交流,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另一方面,也方便群众上门反映问题、获得服务帮助,增强了群众与治理力量之间的联系。
精细治理,提升“协同式”运转效能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
公安、城管、城运、环卫等部门明确固定人员在网格工作站“驻点不驻场”。这些人员日常在街面进行巡查,一旦遇到问题,能够联动处置。每天下午“三点半”,他们会进行碰头,互通处置信息,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工作的协同推进。此外,城建、党建、社区、营商、平安等力量会根据实际需要“吹哨报到”,共同解决问题。
变“行政壁垒”为“网格协同”
在综合网格层面,庙行镇建立了双周例会、月度例会制度。网格长等领导会下沉到网格中,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加强党建共建资源的协调。在镇层面,每月会进行“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激发各个网格的运转活力,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变“一个问题”为“一类事项”
庙行镇加强了对各类问题建议的汇总分析处理工作,切实做实闭环处置。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推动问题意见向治理议题、党建共建项目、实事项目“三转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元共治,构建“参与式”治理格局
搭建治理参与平台
庙行镇搭建了“共康路街委会”“骑手联盟”等载体平台,积极引导新兴领域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例如,让快递外卖小哥担任“编外网格员”,他们可以上报问题隐患,同时参与文明创建和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拓宽了基层治理的参与渠道。
打造议事协商项目
以项目为依托,庙行镇做实网格机制集成能力。以市级美好家园艺康苑为试点,探索打造“共艺汇”社区街区共治共融点;以考拉科创港人才公寓为试点,探索新居住群体参与治理的新路径,通过这些试点项目,不断完善基层治理的模式和方法。
培育壮大自治力量
庙行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挖掘暖“新”商户、“最美商户”、能人达人等参与政策宣传、隐患发现、矛盾调解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多元主体参与网格治理的途径,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庙行镇将继续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下的更具活力、更富温度、更加智慧的网格治理模式,为“四个城区”建设贡献更多的庙行智慧和力量。
本文围绕市委调研庙行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展开,介绍了庙行镇自2024年9月开展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因格施策形成力量架构、精细治理提升运转效能、多元共治构建治理格局等方面,最后表明庙行镇未来将持续完善网格治理,为城区建设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