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这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特点,强调了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该疾病可能出现的多种早期信号,提醒大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们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月份——国际骨髓瘤关爱月。在这个月份,我们需要共同关注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它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令人遗憾的是,直至目前,这种疾病仍然无法被治愈。它就像一个隐匿的“杀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人体。多发性骨髓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其起病十分隐匿。很多时候,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了。这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了重大挑战。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谨防被多发性骨髓瘤“偷袭”。
那么,如何才能早发现多发性骨髓瘤呢?下面这些信号可要当心啦。
1. 反复骨折,不只是单纯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喷嚏打出来,肋骨就骨折了;只是搬了一盆花,腰就直不起来了;起床后突然感觉骨头有点痛……这些症状往往会被大家认为是年纪大了,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觉得补补钙、休息休息就会好起来。然而,如果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骨痛,并且休息后也无法缓解,到医院进行X线检查发现有骨质破坏或病理性骨折,这就有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隐藏的信号。因为多发性骨髓瘤有部分病人伴有溶骨性病变,这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特别是在背部、肋骨和髋部这些部位。所以,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及时深入检查是关键,千万别让骨病成为“老年病”的替罪羊。
2. 贫血背后的秘密
有些人面色苍白,可能会自我调侃是肤白貌美。但如果眼睑、甲床、口唇苍白,还经常感觉异常疲乏无力,血常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低下,也就是贫血了。这时候,首先要排除营养性贫血,可不要简单地认为补补血就万事大吉了,查明贫血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让贫血成为你活力的“隐形杀手”。
3. 肾脏的无声呼救
当你发现小便中有很多泡沫,或者老是感觉脸上有点肿,去医院检查血标本生化结果提示白蛋白减少、血肌酐升高,又或者尿常规中发现尿蛋白升高,这可能是肾脏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肾脏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清洁工”,当它出现问题发出“SOS”时,千万不要忽视。一定要及时明确病因,不能忽略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性,因为它也会引起肾功能损害。
4. 发烧经常光顾,免疫系统可能在呼救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最近太累了,老是反复发烧、感冒。如果你发现自己比以往更容易生病,这其实是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信号。当血标本生化结果发现球蛋白升高或者降低时,可不要单纯地认为多休息休息就好了,深入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也有可能是多发性骨髓瘤影响了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5. 体重无故下降,可能是身体发出警报
在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的情况下,体重却无故下降,这有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警报。像多发性骨髓瘤等严重疾病都可能导致体重减轻。所以,不要让体重下降成为你健康的“不速之客”,一定要找出背后的原因。
6. 如果身体突然“罢工”,须尽快让专业的医生来“重启系统”
当突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截瘫,影像检查结果显示脊髓受到了压迫,椎体有压迫症状时,这可不一定只是神经内外科、骨科的“专场”。多发性骨髓瘤约70% – 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损害,骨组织被大量破坏后形成溶骨性病变,可引起截瘫、病理性骨折,偶尔还会引起神经压迫;也有可能因脊柱骨折造成了机械性的压迫而引起了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截瘫。此时,为了明确原因,建议到血液科门诊就诊,千万别让它成为你健康的“意外”。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大家往往会优先就诊于肾内科、骨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不要忽略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可以进一步到血液科进行检查明确,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围绕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难以治愈、起病隐匿等特点,强调早发现早治的重要性,详细列举了反复骨折、贫血、肾脏异常等多种早期信号,提醒大家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出现症状及时到血液科检查。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