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广州新学期全市小学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后,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广州市微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建议与指引》,详细说明了各年级适合的体育活动项目以及活动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在这个新学期,广州全市小学的课间活动时间有了新变化,统一延长至15分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这宝贵的15分钟呢?3月21日,广州市教育局官网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印发了《广州市微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建议与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一、二年级:开启趣味课间之旅
《指引》为一、二年级的同学们量身定制了丰富的活动建议。主要以简单易学的韵律操和趣味小游戏为主。韵律操具有节奏明快、动作简单且易于模仿的特点,能让同学们快速跟上节奏。而趣味小游戏更是精彩纷呈,像“木头人”“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这些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参与度极高,能瞬间让课间气氛活跃起来。
除了这些基础活动,还可适度融入基本运动技能项目,涵盖移动性运动技能、非移动性运动技能和操控性运动技能项目,帮助同学们全面发展运动能力。
各学校还可以开展校本特色项目活动。比如羽毛球特色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握拍、挥拍、击球、抛球等项目,提升学生对特色项目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三、四年级:地面体育乐趣多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指引》建议以“地面体育”活动为主。像跳房子、跳飞机、跳格子、“抓子儿”、滚铁环、打陀螺、防控近视等各类游戏活动,都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同时,可适度融入发展柔韧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的活动项目,例如横/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正反口令练习、“红绿灯”游戏、抓握、抛接等项目,让同学们在游戏中锻炼各项能力。
同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特色项目,设计相关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特色学校,可开展拍球、带球走、地滚球、抛接球等项目,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提升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五、六年级:空间体育展风采
五、六年级的同学适合以“空间体育”活动为主,如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捉迷藏、跳长绳、花样跳绳等活动项目,这些活动能让同学们在广阔的空间中尽情释放活力。
还可适度融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力量性活动项目,如立位体前屈、跪姿肩部拉伸、灵敏球练习、躲闪、平板支撑等项目,帮助同学们增强身体素质。
足球特色学校则可以开展踢球、带球走、传地滚球等项目,通过校本特色项目活动,提升学生对特色项目的参与度和体验度。
初中生:专项运动显身手
初中生的微课间体育活动,《指引》建议以专项运动技能项目为主。可以开展各种球类的单一或简单组合技术活动,如投篮、射门、运球、传球活动等,还有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项目,帮助同学们提升专项运动能力。
此外,可适度融入田径类、体操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等低运动量的专项运动技能项目。
各学校依然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相关活动,比如排球特色学校,可开展垫球、传球、扣球等项目。同时,鼓励开展具有中国传统体育特色项目或岭南特色的活动项目,如民族舞、传统武术、旱地龙舟、咏春拳、英歌舞、小醒狮等,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大原则要遵循
《指引》明确指出,微课间体育活动要遵循四大原则。
注重科学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或集体活动,建议开展小运动量项目活动。主体10分钟的活动时间里,学生心率原则上控制在130次/分钟以下,并且要确保在下一节课上课前,学生通过放松,心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注重实操性:学校要引导学生走向户外,根据实际情况,分区分室分班设定好活动区域,让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注重兴趣性:要遵循学生兴趣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活动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课间尽情“撒欢”。
注重安全性:学校组织活动时应安排专人或团队负责,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安全,避免任何伤及学生自身的事故发生。
本文围绕广州新学期小学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这一情况,详细介绍了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广州市微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建议与指引》。《指引》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给出了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还强调了微课间体育活动需遵循科学性、实操性、兴趣性和安全性四大原则,旨在让学生在课间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放松,提升身体素质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