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全国两会提出的相关要求,阐述了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的现状,进而提出创新培育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强调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和使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一话题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着重强调“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
正所谓“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规模持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已然成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生力军。例如,“北斗”卫星团队的核心人员平均年龄仅36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的平均年龄更是只有30岁。数据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平均年龄为44.6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80%。这些都充分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力量。他们对于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具有重大意义。各地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平台,将那些德才兼备、成绩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发掘出来并加以重用,充分激发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要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一方面,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让他们承担重要科研、基础研究以及攻克“卡脖子”技术等任务,通过真刀真枪的实践检验,锻造更多战略科学家,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项目管理、平台管理、经费管理等各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赋予人才技术路线决定权、资源调度权和经费支配权,激发人才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打破对人才学历、资历、论文论著、科研成果等硬性要求,积极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各展所长,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坚守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学术规范,引导他们摒弃浮躁,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
其次,要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根据人才的不同类型,实施个性化配套政策,在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落实上持续发力,为人才的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提供“一条龙”服务,为青年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也应挺膺担当,努力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刻苦攻关,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围绕实现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目标,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支持和使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围绕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先是强调了两会对科技创新和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视,接着说明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然后从创新培育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两方面提出举措,最后呼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