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重庆一中寄宿学校举办的第十八届“静听花开的声音”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成果展暨大型诗歌吟唱活动,介绍了活动主题、形式、节目内容,以及学校举办活动的目的等。
在3月20日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重庆一中寄宿学校迎来了第十八届“静听花开的声音”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成果展暨大型诗歌吟唱活动的盛大启幕。本次活动别具匠心地以“融化新知 爱我家邦 爱我家邦”为主题,宛如一条无形的丝线,将从夏商周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脉巧妙地穿连起来。师生们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歌舞、武术、对诗、吟唱等丰富多样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现场有一个节目名为《秦风入骨 千秋家国》,仿佛带我们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还有《南朝风华·烽火长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南朝时期独特的文化风貌与烽火硝烟的氛围。
诗歌朗诵《木兰辞》更是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活动现场,重庆一中副校长郭仕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语重心长地寄语莘莘学子,希望大家能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在传承和赓续家国情怀的过程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在这场诗与花交织的盛会中,成就“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精彩人生。
《春江花月夜》那悠扬的旋律,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
《晚唐旧梦》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晚唐时期的那种衰落与凄美。
《旗绣丹心绽黎明》展现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希望。
整场展演精彩纷呈,一共包含了28个节目,并且精心划分为《秦宫汉阙·礼乐初章》《唐歌宋窑·盛世中华》《明月清风·国泰民安》三个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演还设计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跨时空对话环节。屈原、陶渊明、李白、李清照这四位文坛星宿仿佛从历史典籍中穿越而来,带着千年的风雅,与大家进行对诗、酬韵、寻友、飞花等互动,让古韵真切地呈现在每一个人的眼前。台上,屈原身披兰草、佩戴白芷,高声吟诵《离骚》以质问苍天;陶渊明手持书卷,悠然站立在篱笆边,描绘着桃花盛开的世外清梦,与学子们酬韵唱和;李白举杯邀月,挥毫泼墨间,盛唐的星河仿佛都倾泻而下,他向后生晚辈们寻觅知音;李清照倚靠栏杆,拾起词句,感叹着绿肥红瘦的婉转春秋。
在第一篇章《秦宫汉阙·礼乐初章》中,那烈烈的秦风,仿佛让战歌与铁甲一同震动;烽烟四起之时,学子们齐声诵读《出师表》,声音铿锵有力;还有那莲步轻移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故事。
第二篇章《唐歌宋窑·盛世中华》展现了唐宋盛世的繁华景象。学子们化身诗仙李白,醉卧在长安的街头;又扮作东坡居士,悠然泛舟于赤壁之上。舞者们踏着《虞美人》的优美旋律,身姿翩若惊鸿,美不胜收。
到了第三篇章《明月清风·国泰民安》,元曲的市井喧哗、纳兰笔下的塞上风雪,都徐徐展开在大家的眼前。历史的尘埃仿佛化作了一曲《雁丘辞》,而1949年的惊雷则唤醒了沉睡的巨龙。在新时代的晨曦中,少年们以热血为墨,将红船的星火、长城的脊梁、北斗的光辉,都一一写入了青春的诗行。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成果展以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为脉络,其目的在于以历史为轴,以诗歌为舟,让师生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在学生们的心中厚植家国情怀。
本文详细介绍了重庆一中寄宿学校举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成果展暨大型诗歌吟唱活动,活动以中华历史为主题,形式多样、节目丰富,通过跨时空对话等环节让师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学校旨在借此活动让学生领略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