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3月20日上海科技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第27期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AI时代的教育思考学术研讨会”,多位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校长、管理者参与,探讨了AI教育的顶层设计、实践路径及未来方向。

3月20日,一场聚焦“AI时代教育思考”的重要活动在上海中学拉开帷幕。上海科技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第27期活动——“AI时代的教育思考学术研讨会”在这里盛大举行,众多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深入探讨“AI教育”的顶层设计、实践路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和上海科技馆精心主办,上海中学以及科创校长空间站组委会全力协办。活动现场可谓是星光熠熠,来自教育界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还有500多位中小学校长、管理者积极参与到学术研讨环节中。在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亚马逊云科技资深首席科学家、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张峥,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刚,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等六位嘉宾依次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他们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在个性化教学、智能教育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

尹后庆带来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和不变》的主旨演讲。他深刻地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重塑知识观、教学观等。面对这些巨大的改变,学生、教师和学校都需要创造性地思考新的学习策略和解决方案,以规范有序的方式推动未来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冯志刚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度量衡”》为主题,以上海中学的STEM教育为例进行阐述。他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需要提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合理设计学校课程容量,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在育人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促进学生从“兴趣”到“志趣”的跃迁。

张峥在《在人工智能时代,更要像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思考》的演讲中,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流水线”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思维逻辑。他提出了AI时代教育的目标,即挑战现在的教育极限,打破文理科的界限,让思考能够跨越历史、文化和技术进行链接。

万玮在《2025:AI时代的教育跃迁和人类选择》演讲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提出了他对于AI的独特思考。他认为,高效应用AI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教育者而言,需要深入研究AI,并将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吴刚深入剖析了AI驱动教育变革的实践路径,他呼吁要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现代化战略布局。

许军则阐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应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基础教育需立足育人根本,构建一个技术应用与教育规律协同发展的新范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此次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对未来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第一,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的成长和学习;第二,技术都具有两面性,要促进人和机器的协同发展;第三,教育质量决定人的整体素质,AI增加了学生发展的多元可能性,教育要积极拥抱AI带来的变革;第四,人工智能必将会替代一部分的现有工作,但是新技术会给普通人提供更多更具想象力的未来;第五,人工智能是现在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AI教育可以“志向、兴趣、能力”为导向,让人们借助AI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研究,促进人的高质量发展。

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本次研讨会为教育界和科技界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创新。专家们也指出,未来教育变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AI技术的普适性与地区教育特色,以及如何科学评估那些难以量化的能力。此次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为推动AI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发和实践参考。

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3月20日上海中学AI教育研讨会,开启教育变革新思考,“科际穿越”活动在上海中学举办,共商AI教育发展大计

本文围绕上海中学举办的“AI时代的教育思考学术研讨会”展开,介绍了活动的主办、协办方以及参与人员。多位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挑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总结强调了AI对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此次研讨会为教育界和科技界交流提供平台,促进AI教育应用创新,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293.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