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 2025 年房企的发展动态,详细介绍了包括中国金茂、保利发展、金地商置等多家房企在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情况,如架构层级的缩减、区域公司的合并等,同时阐述了伴随组织架构调整而出现的高管团队变动,分析了这些调整背后的原因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房企组织架构和团队的调整仍在持续推进。
近日,中国金茂在宣布公司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主席一职后,其组织架构也即将开启调整大幕。目前,中国金茂实行的是“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之后将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具体来说,会取消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 5 个区域公司架构,并且通过对城市公司进行撤并,最终调整为 14 个地区公司。
据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自开年以来,在 65 家重点房企中,保利发展、中海地产、招商蛇口、建发房产、绿地控股等企业都已经进行了重大组织调整。从整体的调整方向来看,收缩成为主流趋势,其中区域合并更是成为众多房企的选择。与此同时,随着组织框架的改变,高管团队大多也出现了适应性的变动。
合并、收缩成大趋势
此次中国金茂架构调整的总体导向十分明确,即做大做优重点城市、强化总部运营管控及管理穿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金茂取消了之前的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对现有的城市公司进行撤并重组,调整为 14 个地区公司。公司架构也同步从“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城市”二级管控架构。目前,龙湖集团、中交地产等房企同样采用这种二级管控架构,在这种架构下,城市公司拥有较高的话语权。
不过,中国金茂方面强调,本次组织调整及管理提效将在保持现有队伍规模的前提下进行,员工队伍总体将保持平稳。
除了中国金茂之外,今年以来,保利发展、建发房产、金地商置、绿地控股等多家企业也都进行了重大组织调整。
例如,在 2025 年年初,金地商置率先进行了集团和区域层面的组织架构调整。在集团总部层面,撤销了运营中心及华东、华南、华北区域公司;在区域层面,调整为浙江事业部、淮海事业部、武汉事业部、成昆事业部等。从调整逻辑来看,金地商置的调整使得三级架构重新回归两级架构的管理,管理更加直接高效;区域调整也是根据业务变动进行裁撤以及合并。
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则对区域旗下的城市公司进行了合并;大悦城控股也裁撤了南京、西北、海南 3 个区域公司,保留了北方、华东、华南、西南 4 个区域公司。
克而瑞分析指出:“通过区域合并有助于房企减少新开发项目,将投资资源集中于回款有保障的安全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针对存量运营项目较多的区域,合并后有助于集中资源,聚焦核心区域发展。
以中国金茂为例,近年来其逐步减少在低能级城市的投资,聚焦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调整为二级架构后,总部可以更直接地推动高能级城市的业务发展,优化土地储备结构,提升盈利能力。据统计,在 2024 年四季度至 2025 年一季度期间,金茂在上海、北京、西安等热点城市接连拿下多幅地块,总拿地金额超过 200 亿元。
“业绩已成为房企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
组织架构的调整,必然会引发相关人员的变动。
在 3 月 11 日,中国金茂发布了重要人事变动信息,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张增根成为公司主席、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及 ESG 委员会主席。陶天海曾是金茂华东第一大将,战绩突出,于 2023 年 4 月被任命为中国金茂总裁兼执行董事。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从高级副总裁到总裁,再到整个中国金茂掌舵人的进阶。
3 月 14 日,保利发展宣布,根据公司董事长刘平的提名,同意聘任潘志华为公司总经理。从职业履历来看,潘志华在保利体系内已有 24 年,堪称保利体系中“内生型高管”的典型代表。他历经地方公司“一把手”、战略投资负责人、商旅业务掌舵者等多重角色,积累了从一线操盘到集团统筹的复合型经验。
建发房产在整合了华东、海西、东南三大集群版图的同时,重新任命了三大集群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原集群董事长上调集团总部。
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万达集团、绿景中国、上置集团、中骏集团等均曾发布过高管变动的相关公告。
克而瑞指出:“高管团队的大规模变动表明,业绩已成为房企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只有业绩突出者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2025 年仍需开源节流、提升内力,提高人均效能,同时聚焦核心城市住宅开发,首先确保项目盈利,保障企业盈利。
本文围绕 2025 年房企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展开。多家房企进行组织架构收缩与区域合并,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聚焦核心区域发展。同时,伴随组织调整出现了高管团队的变动,业绩成为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房企在当前环境下需开源节流、提升效能,保障项目和企业盈利。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