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高新区:多维度发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聚焦蚌埠高新区的发展成就与规划。详细介绍了2024 – 2025年期间,该区在新能源项目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果,展现了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蚌埠高新区:多维度发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蚌埠高新区,有一个备受瞩目的项目——昊方机电新能源绿色铸造项目。它如同一颗闪耀的新星,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时间回溯到2024年12月中旬,一场意义非凡的签约仪式在蚌埠市政府大楼内简约而高效地完成。此次签约的是一个200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项目,该项目将在蚌埠高新区进行示范应用。这一项目的落地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提高电网供应能力和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还能有效削峰填谷,优化能源配置,为蚌埠市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全省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它为进一步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也为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安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打开了新局面。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蚌埠高新区管委会将指派专人进行全流程跟踪帮扶,及时了解企业诉求,第一时间解决项目遇到的困难。

岁末年初,在拥有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三个“国字号”平台的蚌埠高新区,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项目正快马加鞭地从规划走向现实。第一块“皖产”汽车玻璃成功下线,这一突破填补了安徽作为汽车大省却无汽车玻璃生产的空白;自贸区综合协调局精准服务,助力2家企业顺利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这可是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总投资10亿元年产800万件汽车热成形超强钢轻量化产品项目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回首202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蚌埠高新区坚定地锚定科技创新驱动,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全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位居蚌埠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同样位列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站在2025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蚌埠高新区将继续鼓足干劲,努力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紧扣三个“国字号”平台的使命和责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开放”,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的崭新篇章。

### 向“绿”而行,锻造主导产业补链强链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4年底,蚌埠高新区传来喜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蚌埠高新区榜上有名,获批国家绿色工业园区,成为该市首家获此殊荣的开发区;区内国显科技、依爱消防两户企业也获批国家绿色工厂称号。

绿色工业园区是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园区。近年来,蚌埠高新区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截至2024年底,高新区共有绿色工厂36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4家、市级15家,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循环发展成效显著。

据蚌埠高新区科技经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聚焦重点行业,推进典型流程工业系统节能,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同时,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组织实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100兆瓦。

蚌埠高新区坚持以绿色制造为引领,突出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高效、清洁、低碳、循环为目标,遵循土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五化”原则,全方位推动工业领域加快绿色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蚌埠高新区致力于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做好项目招引工作。围绕园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进行补链强链,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在招商方面,去年全年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年产8万吨铝铸件新能源绿色铸造、总投资10亿元年产800万件汽车热成形超强钢轻量化产品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7个;在项目建设方面,聚焦“优质项目 实物工作量”,推深做实“工招园”机制,健全委领导包保、项目册引领、部门会商机制,提升项目工作质效。开工武耀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凯盛君恒中硼硅玻璃制品等项目63个,投产华彩电器、德力光能太阳能装备用轻质面板等项目44个,新入库投资项目79个(其中工业项目4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4亿元,同比增长15.4%,位居全市第一;在产业壮大方面,着力发展制造业,推深做实“提质扩量增效”行动,持续做大电子信息(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集群。普源、柳工等企业新产品获评2024年省级第一批首台套,中材新材料、承禹半导体等企业新产品获评2024年省首批次新材料;凯盛工程、莱特实业软件产品获评2024年省首版软件。

### 向“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关键力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作为全省首个签约的汽车玻璃项目,落户蚌埠高新区的武耀汽车玻璃项目,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建设进度十分迅速。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已经实现部分投产。走进项目厂房,一台台高精密的全自动化注塑机快速运转,生产线上的汽车注塑产品经过注塑成形、冷却固化、检验打包等工序后,被运往国内各地,为比亚迪等汽车企业配套。此次武耀在蚌埠投资建设的项目,是该公司在国内投资建设的最大汽车玻璃生产基地,产量是武汉总部产量的两倍。该项目涵盖了全系列汽车玻璃的生产及注塑总成加工,并将开发生产多功能汽车顶盖等更多高端汽车玻璃产品。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

一直以来,蚌埠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不断抢占新赛道、制胜新赛道,全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

在加快研发平台提质方面,持续推进研发投入“两清零”工作,完成143家规上企业年度研发投入统计,认定研发费用9.37亿元,位居全市第一。昊方机电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安徽省汽车关键零部件电磁与离合技术重点实验室,凯盛工程、安徽水利等2个企业技术中心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优秀等次;在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中电科41所宽频带瞬时无线电信号监测定位技术及应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依爱电子家禽养殖智能环境控制与精准饲喂系统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项目获省财政150万元资金支持;立项承禹半导体、行星工程、伟创电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联合开发的“碲锌镉单晶表面激光处理技术”等3个项目,结题正圆电子等2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支持的“百城百园”行动项目;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持续推动柳工起重机作业平台无人智能化系统研制及产品化应用项目等80多个科技项目转化实施,加快推进41所ZZ6100A型监测接收机等60多个创新产品问世。认定凯盛科技KS – II超薄柔性玻璃盖板等6个省级新产品,吸纳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18.23亿元。

### 向“心”靠近,创一流营商环境2023年底,武汉武耀安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蚌埠高新区签约,共同打造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400万套新能源汽车玻璃项目,这一项目成为全省首个签约的汽车玻璃项目。经过近一年的建设,该项目在蚌埠成功下线,填补了安徽高端汽车玻璃生产领域的空白。

“作为民营企业,如果不是对一个地方充满了信心,不会轻易投入真金白银,更不会把比总部还大的生产基地建在这里。”该项目设备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蚌埠高新区很多企业、群众的共同心声。

2024年,蚌埠高新区不断优化为民为企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完善领导干部包保企业、项目机制,优化企业诉求“一口收办”机制。仅上半年就走访调研企业500余次,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难题240个,在为企服务平台办理企业诉求255个,办结率达100%。

与此同时,蚌埠高新区纵深推进“一照通”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打造“一窗受理、一次审批、一照准营”的行政许可新模式,办事时限压缩90%以上。持续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此外,蚌埠高新区还持续为企业提供强大的产业基础资源、优越的政策环境以及人才引进优待举措。特别是出台了2024年人才工作提升方案,用心用情解决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关键小事”。

营商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晴雨表”,也是提高城市魅力的“催化剂”。蚌埠高新区正凭借卓越的营商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本文全面展示了蚌埠高新区在2024 – 2025年期间的发展成果与规划。在新能源项目、绿色产业、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蚌埠高新区将继续发挥优势,紧扣“国字号”平台使命,推进“产业、创新、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中书写新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625.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