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冬夜的打字员,31年后成为国门“摆渡人”洪海萍,国门“摆渡人”洪海萍:31年岁月镌刻变迁传奇

广东边防总队湛江边防支队的洪海萍从1994年成为一名机关打字员,到在31年从警生涯里成长为国门变迁的亲历者与“摆渡人”的故事,展现了她在工作中的坚守与付出,以及国门管理随着时代发展的巨大变化。

时光回溯到1994年的冬天,年仅19岁的洪海萍正蜷缩在值班室的角落里。窗外的寒意侵袭而来,她的手指早已冻得通红,然而她依旧固执地敲击着那台老式电脑。在微弱的台灯灯光下,桌子上油墨还未干透的文件材料泛着冷冷的光。这是她入伍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广东边防总队湛江边防支队机关打字员。在那个寂静的深夜,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正与铅字“较劲”的年轻姑娘,会在之后的三十年里成为国门变迁的亲历者,成为那一位默默奉献的“摆渡人”。

1994冬夜的打字员,31年后成为国门“摆渡人”洪海萍,国门“摆渡人”洪海萍:31年岁月镌刻变迁传奇

摆渡人的“船桨”

由于国际航线的开通过程极为复杂,受到的制约因素众多,在等待复航的那段日子里,洪海萍带着队员们积极支援海港执勤队。他们还专门去参观国内大机场的勤务经验,回来后便积极组织人员学习,不断精进业务本领。

在31年漫长的从警生涯中,洪海萍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徒弟。这些徒弟们如今散布在各个海港、空港执勤队里,有的已经成长为执勤队的领导,有的则成为了行业业务能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熠熠生辉,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今年3月初,洪海萍再次回到了宝满港执勤点。她静静地站在玻璃窗前驻足凝望。在那透明的玻璃上,映出了两重光影。远处的集装箱码头内,执勤民警正手持移动终端认真地核对人员身份信息;而近处,自己的影子与1994年那个青涩的打字员姑娘重叠在了一起。31年的光阴,就在这看似普通的钢化玻璃上无声地流转着。

回首往昔,当年需要人工一笔一划填写的纸质申报资料,如今通过“单一窗口”系统就能够实现即时共享;曾经难以检查的海下船体,在水下机器人的检查下也变得一览无余。然而,有些东西始终未曾改变。在台风天里,民警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冒雨巡查港区的固定螺栓,这就如同当年的洪海萍护着文件冲进暴雨中一样;当看到新警面对智能查验系统手足无措时,洪海萍还是会搬出那本已经泛黄的案例本,语重心长地说:“机器再聪明,也替代不了移民管理警察的‘火眼金睛’。”

今年国际妇女节前夕,洪海萍带着民警家属参观湛江吴川国际机场新查验大厅。这时,一个三岁的小女孩指着智能翻译器,奶声奶气地喊着“机器人姐姐”,引得众人一阵哄笑。洪海萍微笑着轻轻扶正小女孩的蝴蝶结。此刻,航站楼内灯火通明,玻璃幕墙外又有航班刺破云层,冲向天际。而她的思绪,却忽然飘回到了1994年的那个冬夜,那时老打字机跳动的铅字就像星星坠落一般,年轻的自己还不知道,这些星光会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洪海萍从19岁成为机关打字员,历经31年从警生涯,成长为国门变迁“摆渡人”的故事。展现了国门管理随着时代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强调了洪海萍在工作中的坚守和传承精神,她带出众多优秀徒弟,始终坚持警察的职业素养和判断力。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535.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