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上的艺术奇迹:聂远征的匠心之路,聂远征:用麦秆画绘就乡村文化新画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聂远征从事麦秆画艺术的故事。介绍了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聂远征在麦秆画技艺上的创新与成就,以及他为传承麦秆画所做的努力,包括培训学员、探索“非遗+扶贫”模式等,展现了麦秆画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发展前景。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记者走进了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的瑞丽麦秆画艺术馆。只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专注地在工作台上忙碌着,他便是65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聂远征。瞧,他一只手稳稳地按压着抛开的麦秆,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捏着刀片,缓慢而精准地划动着。不一会儿,那原本普通的压制成片的麦秆,就在他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幅独具匠心的精美画作。

麦秆画,也被称作麦秆剪贴,它可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巧妙地利用了麦秸自然的光泽以及能抢撕成丝的特性,先经过烫色或者染色处理,再运用“撕、剪、刻、抢”等一系列特殊工艺,既可以平贴,也能够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

聂远征指着墙上的一幅作品,热情地介绍道:“这幅麦秆画名为《唱丰收》。我用麦秆精心做成了弯腰的谷穗、蚰子和七彩瓢虫。整个作品以金黄色成熟的谷穗为背景,谷穗上有一只正在鸣叫的蚰子,还有一只安静的七星瓢虫,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在我们当地,七星瓢虫俗称‘花大姐’,这一男一女般的搭配,代表着勤劳的劳动人民,寓意着五谷丰登、国家昌盛,子女同唱美好年景。”

麦秆画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它和剪纸、布贴一样,属于剪贴艺术的范畴。当地史料有记载,早在明宣德年间,河南清丰县阳邵乡聂家就开始从事麦秆画制作了,传承到聂远征这里,已经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

麦秆画的制作工序十分繁杂,而且全靠手工完成。聂氏麦秆画作品以黑色为底色,制作时,首先要将麦秆用药水泡、熏、蒸、漂,接着把它压制成片,然后进行熨烫。在熨烫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的高低变化,让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之后,还要经历剪、裁、印、编、雕、贴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成人物风景、花鸟虫鱼等精美的图案。

在艺术馆里,记者看到了一幅名为《八骏图》的麦秆画作品。画中的一匹匹骏马,色泽各异,眼神也各不相同,线条的粗细、直曲变化丰富,简直栩栩如生。聂远征自豪地说:“这可是我历时半年创作出来的,主要运用了‘毛毛刺’粘贴工艺。我先把平片麦秆劈成像头发般细的丝,然后用剪刀斜剪成1公分大小的‘毛毛刺’,再由下至上一根一根地压着粘贴,最后成品就犹如一针一线缝制的一样,颇具刺绣的效果。这种技法多用于鸟、老虎、牛等翎毛类的动物上,非常有魅力。”

聂远征从事麦秆画艺术已经40余年了。他从传统的单色平贴技法起步,逐步发展出烙烫多层次粘贴、立体式粘贴、浮雕式粘贴等新技法,大大完善和提高了麦秆画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迎春大吉》《清香》《虢国夫人游春图》被中国农业博物馆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等收藏;他创作的木雕装饰麦秆画《一品清莲》在2009年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他还首创了圆雕麦秆工艺,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聂远征感慨地说:“河南是农业大省,这里的麦子品质优良,质量上乘,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在他看来,小小的麦秆画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农业连年丰收的宏大格局。

麦秆画所用的秸秆来自一种特殊的品种——莛子麦。莛子麦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作物10大优异种质资源”之一,它具有秆高穗小,秸秆柔软、细腻,纹理清晰,韧性好等特点,是手工草编和麦秆画制作的主要材料。

在濮阳清丰,每年麦收之后,莛子麦的茎秆在匠人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演绎成了草帽辫、麦秆画、麦秸龙等精美的艺术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麦草世界。

聂远征深知,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只有让麦秆画通过各种形式普惠乡村、广泛传播开来,才能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自2003年开始,他创办了博艺轩麦秆画工作室,免费为黄河滩区分批培训麦秆画学员;2009年,他成立了濮阳市残疾人麦秆画培训基地,面向全市分批招收残疾人开展麦秆画培训。近年来,他累计培养出优秀麦秆画传承人50余名,其中有2人获得高级职称,1人成为省级传承人,6人成为市级传承人,4人成为县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带动地区形成了麦秆画产业链群,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聂远征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上麦秆画制作课。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解并爱上了这项传统技艺。去年7月,他在濮阳市文化馆举办麦秆画公益培训班,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报名参加。

与此同时,聂远征还积极探索“非遗 + 扶贫”模式,试种了包括“周麦”“莛子麦”等小麦品种,从中遴选出产量好、营养价值高、秸秆利用率更高的小麦。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麦秆画技艺。谈及麦秆画的未来,聂远征满怀期待地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体验制作麦秆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下一步,我们准备探索麦秆画更多的‘打开方式’,发展麦田研学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麦秆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聂远征制作麦秆画的故事。介绍了麦秆画的工艺、历史,聂远征在技艺上的创新成果,还提及麦秆画的原材料莛子麦。聂远征通过培训学员、开展公益活动、探索“非遗+扶贫”模式等方式传承和推广麦秆画,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技艺,未来还将探索更多发展途径,推动麦秆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449.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