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武清:大运河文化生态带建设的奋进篇章

本文聚焦天津市武清区,深入介绍了其依托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在都市农业、生态保护、产业导入和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展现了武清区的发展潜力与美好前景。

聚焦武清:大运河文化生态带建设的奋进篇章

这是京杭大运河武清段的美丽场景,由高云河摄(中经视觉)。

近期,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的大棚里,水果萝卜迎来了丰收季。大良镇党委书记李志永介绍道:“特色萝卜作为武清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网红农产品,是村民推广萌宠系列品牌的代表性农作物。在2024年,田水铺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万元。”

自2024年起,武清区高起点谋划“福运武清”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了以“福运武清”为核心,“武清果蔬”区域公用品牌和萌宠系列功能品牌为支撑的都市农业品牌体系。

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只是武清区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2024年,在“一城”(京津产业新城)、“一带”(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一商圈”(以高端时尚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的有力带动下,武清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2.3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

保护为先:守护运河古韵新景

初春时分,在武清区的北运河郊野公园内,晨练的人们身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在京杭大运河(以下简称大运河)畔欢声笑语。远处的松树、灵动的水鸟和古朴的拱桥,共同勾勒出一幅别具韵味的古韵新景。武清区水务局副局长李军防表示,近年来,武清围绕提升运河水环境、挖掘运河水文化、恢复运河水功能,高质量完成了北运河郊野公园一、二期工程。

保护运河,水质监测是首要任务。近5年来,武清区持续对城区段沿线入河口门水质进行监测,开展城区污水排放排查、生态状况调查监测与评估工作。日前通过的《天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明确提出,天津市和区人民政府应统筹各类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相关项目实施。

水质改善后,文化保护也必须同步推进。近5年来,武清区聚焦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适宜河段旅游通航、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以《大运河(武清段)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规划》为引领,《武清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运河主轴带动整体发展的空间格局。

特别是围绕武清区委“3 1 1”的工作思路,加快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近5年,武清区已完成河道护岸改造36.38公里,造林5237亩、植树25万株、绿化面积408万平方米,提前完成2025年天津市滨河绿道建设任务。

在文物保护方面,武清区率先开展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划定,实现164处不可移动文物巡查全覆盖。完成武清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200件高清二维文物图片、100套三维文物模型实现流动展出。

导入产业:运河水畔的产业新篇

运河水质的改善,为产业导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的天民田园设施农业基地内,游客们提着刚采摘的新鲜果蔬,走进一座别具特色的餐厅准备用餐。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天民介绍:“这座由阳光玻璃房改建而成的大运河生态餐厅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武清特色美食。”

自2023年起,武清区创建了集种业振兴、科技创新、特色种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福运武清”都市农业公园。古老的大运河不仅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催生了绢花、地毯等一批传统产业。武清区崔黄口镇拥有超百年的地毯生产历史,目前,得益于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的扩容发展,该镇年地毯产量超过1亿张,出口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为了吸引更多产业和项目落地,武清区建立了签约项目落地保障工作机制。2023年签约的36个项目中,26个已竣工,完成投资10.15亿元;6个项目已进场,总投资8.9亿元。

目前,围绕打造都市农业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武清区正在谋划推动第三批落地项目集中签约,涉及产业、农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资产盘活等6类。2025年,武清区重点项目呈现出体量大、新质生产力含量高、民生味道浓的鲜明特点,全区共有重点建设项目245个,2025年度计划投资额达288亿元。

2024年以来,武清区以运河为主线,评选出“武清新十景”,推出“畅游武清”电子地图和9条运河特色旅游路线,举办大运河文化节等农商文旅体融合活动200余场次。2024年,武清区累计接待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

协同发展:京津冀共谱发展新曲

一条大运河,滋养了京津冀三地。作为环京蔬菜基地保供地区之一,武清区的水果萝卜、“小鹊登枝”番茄等农产品声名远扬。毗邻京冀两地的武清区河西务镇大沙河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达4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冀“菜篮子”。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武清区积极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眼下正值京津冀地区反季节农产品销售旺季,专注于现代农产品冷链储存和物流的天津普隐仓储服务有限公司遇到了资金难题。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熊致威表示:“近期,公司正加快推进武清高村现代农产品冷链示范园项目建设。由于项目规模大,出现了资金缺口,多亏了农行天津市分行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定制融资方案、提供3.6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为园区项目的高效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行天津武清支行负责人庞朝英介绍:“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年来,我们已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村级代发分红、天津市首笔信用农业托管贷款、武清区首笔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贷款。截至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5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近20亿元、普惠贷款余额超过18亿元。”

天津海关所属武清海关关长武剑表示,为了让京津冀企业充分享受自贸协定政策优惠,武清海关设置自贸协定服务专岗,根据不同贸易协定项下降税清单范围、税率优惠幅度及操作程序便利程度,指导企业享受最佳享惠方案,推广原产地自助打印、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智能出证模式,切实提升武清外贸企业自贸协定关税政策享惠水平。

2024年,武清区已在北京挂牌设立2家“武清投资促进会客厅分厅”,市场化引进疏解功能资源新设机构168家,落地项目36个、总投资135.5亿元。

2025年是武清加快建设京津新产业之城、打造天津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关键一年。武清区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专项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郭新华表示,武清区将抓好“运河不夜城”赋能、“尚蔬小镇”强链、“康养小镇”带动、“尚农智谷”增效、“泉州新韵”培育等9项重点工程,全方位推动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建设。

本文详细介绍了天津市武清区依托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在都市农业、生态保护、产业导入和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举措,武清区不仅守护了运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还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合作。未来,武清区将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311.html

(0)
RobertRobert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