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电视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展开,介绍了其收官主题沙龙的情况,包括活动主题、新书发布,还阐述了节目形式、嘉宾构成,以及嘉宾对大运河在当代闪耀原因的看法,最后强调节目在打捞运河记忆和感受运河魅力方面的意义。
近期,备受瞩目的电视文化节目《闪耀吧!大运河》在北京通州成功举办了收官主题沙龙。此次活动以“大运河因何闪耀”为核心主题,特别邀请了节目中极具特色的“走运团”成员一同参与。他们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了那段充满意义且令人难忘的运河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现场,新书《闪耀吧大运河 – 北京》也正式发布。这本书可以说是节目北京站的实体化呈现,更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它将节目中所展现的大运河文化以文字的形式更加深刻地留存下来,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大运河文化的新窗口。
《闪耀吧!大运河》节目独具匠心地将城市探访与轻综艺叙事完美结合。在节目里,由马家辉、刘擎、段志强、周轶君、张佳晶等文化学者,以及阎鹤祥、蒲熠星、刘宇、徐志胜、呼兰、刘旸、吴樾等艺人嘉宾,共二十多位嘉宾组成了“走运团”。他们带着各自心中的“人生之问”,踏上了走进运河沿线城市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入历史遗迹,仿佛穿越时空,触摸着历史的脉络;寻访名人故里,感受着前人的智慧与风采;体验本地生活,领略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的这一系列探索,开启了大运河探访纪实的全新篇章。
在当代社会,大运河早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动脉,那么它究竟因何而闪耀呢?在收官主题沙龙的圆桌交流环节,“走运团”的四位嘉宾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分享了他们眼中闪耀的大运河。段志强深刻地认为,大运河是“我们去观察历史、思考中国文明性质的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设计导师张佳晶则把大运河巧妙地比喻成“人类介入自然基础算法的一个程序补丁”,形象地说明了大运河在人类与自然互动中的重要作用。张谨在回望大运河的过去和今天时,在宏大的历史长河中敏锐地看见其承载的情感记忆,那些岁月的痕迹里蕴含着无数人的情感与故事。演员吴樾从自身的感受出发,认为城市中的大运河让人感到舒适安逸,“它和老百姓是息息相关的”,体现了大运河在当代社会中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闪耀吧!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档节目,它还在历史的故事里努力打捞运河记忆,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重新焕发光彩;在今人的生活中真切感受运河烟火,展现出大运河在当代社会的生机与活力。除了人,大运河边的“物”也是跨越时空、承载这种闪耀的重要载体。我们不妨从别样的视角去看大运河,感受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本文围绕《闪耀吧!大运河》节目收官主题沙龙展开,介绍了新书发布,阐述了节目形式与嘉宾参与情况,通过嘉宾分享探讨了大运河在当代闪耀的原因,强调节目在挖掘运河文化方面的作用,展现了大运河在历史与现代中的独特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