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在守护英烈名誉和传承英烈精神方面的举措。一方面介绍了其首次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另一方面讲述了检察院举办主题午间沙龙活动,邀请英烈之子与青年干警共话信仰传承,以及青年干警们从英烈精神中汲取力量,决心在检察工作中践行责任与担当。
革命英雄宛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是时代不朽的坐标;英烈故事恰似深沉而浩瀚的海洋,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在2024年4月3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动——依法对张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更是上海检察机关首次针对此类案件采取的有力措施,体现了其坚决守护英烈名誉和荣誉的决心。
静安区检察院一直以来都在以坚定的法治力量守护着英烈的荣光。从积极开展公益诉讼来捍卫英烈的名誉,到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以筑牢忠诚的检魂,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
近日,为了更好地传承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静安区检察院机关党委和团总支精心举办了一场主题午间沙龙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陈尔晋、王曼霞烈士之子陈冠宁老先生,他与青年干警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在这场对话中,英烈精神如同种子一般,在新时代检察人的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追忆峥嵘岁月:一堂涤荡心灵的红色党课
活动现场,英烈之子陈冠宁先生饱含深情地为青年干警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红色党课。他缓缓说道:“我的父母家境优渥,本可以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革命道路。作为战斗在党的隐蔽战线上的‘红色伉俪’,他们在那个动荡的革命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敌营之中。他们同心协力、里应外合地收集情报,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即使后来不幸被捕入狱,遭受了敌人残酷的酷刑折磨,他们依然坚守秘密,拒不招供,最终英勇就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庄严誓言……”
陈冠宁老先生生动地描述了父母深入虎穴的惊险历程,他们面对酷刑时的坚贞不屈,直面生死时的不屈呐喊,以及诀别时刻留下的那句“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当谈及1949年5月19日,也就是陈尔晋、王曼霞夫妇等16名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宋公园英勇就义的那一天,陈老的神情悲痛而庄重。他回忆道:“牺牲前,妈妈曾亲吻着我,对我说,‘孩子,你先出去,等上海解放了拿着红旗来迎接你的爸爸妈妈。’”听到这句话,沙龙现场一片寂静,大家对先辈们最崇高的敬意在心底悄然涌起。
陈老感慨地说:“越是深入了解父母的事迹,我就越受到震撼和感动。这是一种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如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大踏步前进。”在父母身上,他看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烈士后代”这个光荣的身份。
对话青春力量: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叩问
在互动环节,青年干警们积极提问:“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英烈精神?”
陈老语重心长地回答道:“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作为生长于和平年代的党员,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还拥有像先烈们那样坚定的信仰和钢铁般的意志。烈士们用生命守护信仰,你们要用行动诠释信仰。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这就是对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
陈老声音有些哽咽地说:“当年监狱里的同志们在面对竹签、老虎凳等酷刑时,仍然不肯签下自白书,不愿向敌人屈服。现在你们在办案过程中,也可能会面对新时代的‘竹签’和‘老虎凳’,比如金钱的腐蚀、利益的驱使。在大是大非面前,你们能不能像先烈们守护党的秘密那样,守住法治的底线呢?”
陈老接着说:“我们国家现在强大了,有了航空母舰,有了导弹和卫星,但这还远远不够。接力棒已经交到了年轻人手中,我们还需要有着崇高理想的人去一代又一代地接续奋斗,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些年来,他坚持向年轻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父母的故事,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当代年轻人从英烈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
赓续奋进之路:一份检察青年的青春答卷
那么,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呢?青年干警们达成了一致共识。他们表示,要以“忠诚”铸检魂,从英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中汲取力量,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有力做实“三个善于”,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以“担当”强履职,传承英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胆魄,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以高质效的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以“为民”践初心,牢记英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深厚情怀,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扎实做好公开听证、支持起诉、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工作,擦亮“静心为民”的检察品牌,让检察的温度可感可触。
第二检察部的喻梦蝶说:“两位烈士的英勇事迹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员身上伟大的精神力量。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铭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检察干警,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将个人的奋斗融入检察事业。在办案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效地办好每一个案件,力争做到案结事了、群众满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检察人的责任与担当。”
公益检察室的任思和表示:“聆听了两位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事迹,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他们为信仰牺牲的崇高精神。英烈事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新时代检察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坐标。英雄荣光的接力守护从未停止,作为公益检察干警,我们将依法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积极与军事检察机关、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统筹做好英雄烈士保护这篇‘大文章’,推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烈、关爱烈属、捍卫荣光、赓续血脉的浓厚氛围。”
政治部的乔等一说:“聆听陈老先生动情讲述陈尔晋、王曼霞烈士的事迹,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出身优渥的伉俪投身隐蔽战线,变卖家产为解放区输送物资,在狱中受尽酷刑仍严守机密,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慷慨赴死……让人超越生死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是救百姓于水火的大爱。一代人有一代人上下求索的方式,作为新时代司法工作者,更应传承这份赤诚,以笔为剑,在检察工作中守护公平正义,让烈士用生命捍卫的信仰薪火相传。”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闪耀。此次午间沙龙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在新的征程上,检察青年们将以英烈精神为火炬,坚定从检初心,擦亮政治底色,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干担当,不断增强踔厉奋发、挺膺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书写新时代检察青年的奋斗新画卷。
本文围绕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守护英烈名誉和传承英烈精神展开。检察院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捍卫英烈名誉,举办午间沙龙活动传承英烈精神。英烈之子陈冠宁讲述父母事迹,引发青年干警对传承英烈精神的思考。青年干警们表示将从忠诚、担当、为民三方面将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推动检察工作发展,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