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青年高血压问题凸显 中青年高血压现状堪忧,生活干预刻不容缓

本文聚焦于我国中青年高血压问题,阐述了其未受足够重视的现状、表现特征,强调了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可优先采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我国高血压发病年龄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然而,中青年高血压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公众对中青年高血压的关注度明显不足。这是因为中青年高血压大多呈现“隐匿性”,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够,还对用药存在顾虑。这些因素导致中青年高血压人群在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面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中,约七成以上的患者并不知晓自身患有高血压,控制率更是不足10%。

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的高血压持续时间较短,靶器官损害相对较少,短期(5 – 10年)心血管风险也相对较低。但由于他们预期寿命更长,长期(>10年)及终生风险更高。所以,早发现、早干预、规范管理,才能够降低未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守护健康人生。

二、中青年高血压的表现特征

1. 症状不典型: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为头晕、头痛、耳鸣、乏力等症状去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高血压。

2. 轻度高血压居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收缩压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3. 合并超重/肥胖及代谢异常比例高: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其中包括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

4. 血压监测不足:由于工作繁忙、社交应酬等原因,中青年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的比例偏低。

5. 治疗依从性差:部分中青年患者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还担心降压药物的副作用等,常常自行减药、停药,导致血压控制效果较差,甚至还比不上老年高血压患者。

三、中青年高血压,可以优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中青年阶段及早进行干预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血压,遏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运动为例,和老年人群相比,中青年人群能够耐受较长时间和较高强度的锻炼,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体重、提升心肺功能,促进心理健康,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仅轻度升高,可采取以下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1. 限制钠盐:要培养清淡的饮食习惯,建议控制每人每日食盐量小于5g(约一啤酒瓶盖的量)。比如在家烹饪时,推荐使用定量盐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选用新鲜食材,利用天然调料(如辣椒、大蒜、醋、胡椒等)增添味道,以此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合理运用烹调方法,例如烹制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锅时或关火后再加盐,这样能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还要注意隐性盐问题,减少使用鸡精、味精、酱油等含钠量较高的调味料;避免或减少食用火腿、熏肉、泡面、各类炒货和腌制品等含钠量较高的加工食品。

2. 控制体重:建议将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 – 23.9kg/m²之间;腰围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3.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能量摄入,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保证每日蔬菜摄入不少于500g,水果摄入200g – 350g,减少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摄入,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尽量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

4. 戒烟限酒: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尽量不饮酒,若饮酒则每天控制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5. 坚持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也可以配合进行冥想与呼吸训练、柔韧性与拉伸训练等;建议每周进行5 – 7次、累计150 – 300分钟的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等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这样降压效果最好;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应适度量力、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时间。

6. 减轻精神压力: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通过瑜伽、冥想、太极拳或其他减压练习,保持心理平衡;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本文指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存在未受重视、知晓治疗控制率低等问题,分析了其表现特征,强调早干预的重要性,并给出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措施,提醒中青年人群关注自身血压健康,积极改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594.html

(0)
GaietyGaiety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