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4月首个交易日央行的逆回购操作情况,分析了跨季之后资金面的变化,探讨了4月资金面可能受到的扰动因素,如财政收支、国债发行等,还阐述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对流动性的影响,以及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的相关情况。
在4月份的首个交易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采取了固定利率、数量招标的方式,开展了649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且操作利率维持在1.5%不变。不过,当日有3779亿元逆回购到期,所以央行公开市场实现了3130亿元的净回笼。
跨季之后,资金面呈现出转向宽松的态势。依据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截至4月1日17时,DR007(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421%,相较于3月31日的2.1888%有了明显的回落。
当展望4月份的资金面时,从扰动因素方面来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相关采访时指出,4月份是财政收入的大月,但却是支出的小月。与此同时,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中央金融机构注资安排,会在4月24日发行五年期特别国债。再加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的新增赤字、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额度,在财政靠前发力的政策导向下,4月份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净融资规模依然会处于较高水平。另外,4月份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也会维持在较高规模,这些因素都可能会给资金面带来一定程度的波动。
王青认为,“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重强调要保持流动性的充裕,并且注重与财政政策进行协调配合”。他预计4月份中长期流动性有望稳中向宽,其中一个显著标志就是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中枢继续上行的可能性不大。预计4月份央行会结合买断式逆回购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来保持中期流动性的净投放。此外,近期央行多次表态,会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择机进行降准降息,这也就意味着当前降准仍在政策工具箱内,4月份流动性保持充裕是有保障的。
回顾去年10月份,央行启用了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使得流动性管理的精准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根据央行的数据显示,3月份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在对冲到期的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后,实现了1000亿元的净投放。另外,3月份央行开展了4500亿元MLF,当月到期量为3870亿元,实现净投放630亿元,这也是自2024年7月份以来MLF首次实现净投放。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3月份MLF操作转为净投放,这释放出了央行呵护流动性的信号,同时也展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在下一阶段,为了实现稳增长、宽信用、稳预期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预计将转向多目标平衡,并且会兼顾短期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0日,央行宣布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从央行的公告可知,1月份至3月份,央行均未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对于这一情况,王青分析认为,这表明当前政策面的一个重点仍然是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的势头,控制可能由此引发的潜在金融风险,同时保留必要的政策空间。综合考虑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以及市场流动性状况,4月份重启国债买卖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以DR007为代表的短期流动性还会处于紧平衡状态。等到后期长债收益率回到合理水平附近,政府债券市场供求平衡恢复之后,央行有望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本文围绕4月资金面情况展开,介绍了4月首个交易日央行逆回购操作及资金回笼情况,分析了跨季资金面宽松态势。指出4月资金面受财政收支、债券发行等因素扰动,但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中长期流动性有望稳中向宽,央行会结合多种操作保持中期流动性净投放。同时提到3月MLF净投放及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暂停情况,并对后续操作进行了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