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长宁区在“低空经济”火热发展背景下的积极作为。详细介绍了长宁区依托自身优势,推动航空经济从高空向低空延伸,通过创新适航审定模式、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多环节赋能等方式,努力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赋能者,展现了其在该领域的长远规划和积极探索。
在当下“低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长宁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脱颖而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区充分激发区域内适航审定、空域管理、飞行服务等功能机构集聚的强大优势,全力赋能航空服务千亿产业集群,致力于让“低空经济”在长宁这片土地上不仅能够顺利起飞,更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飞行。
长宁区正积极推动航空经济从高空向低空的延伸转型。就像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SKYBRIDGE HQ天会,它见证着长宁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不懈努力。(文汇报记者 张伊辰摄)
在长宁区的东虹桥片区,有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综合商办项目——“东虹桥中心”。它紧邻虹桥机场,距离地铁10号线T1航站楼仅仅600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如今,该项目作为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长宁园)开展招商工作,专门预留了5000平方米的优质载体。项目方负责人秉持着坚定的招商原则:“宁可留白,也要把C位载体留给优质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充满紧迫感的写字楼招商形势下,这样的淡定实属难得。
目前,在这5000平方米的载体中,航天九院、hura无人机培训、基准方中等低空经济企业已经成功落户,落户总面积超过了载体的20%。据东虹桥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事业部主任林文欢透露,用于提供低空飞行计划申报、空域管理等专业支持的飞行服务中心,也已确定落户东虹桥片区。本月,集合适航审定、金融赋能、法律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会客厅也即将揭牌。
将C位载体留给“黄金”产业,这无疑是透视长宁区入局低空经济赛道的一个绝佳小窗口。低空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两度成为全国两会的热词。今年,上海更是明确要深耕细分赛道,聚焦包括低空经济在内的重点产业,力求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在这个离地千米左右的空域里,众多参与者千帆竞发,竞争异常激烈。也正因如此,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让低空经济在长宁既能顺利起飞又能飞得更稳、更远,成为了长宁区孜孜以求的目标。
当下,长宁区十分注重发挥区内适航审定、空域管理、飞行服务等功能机构集聚的优势,积极推动航空经济从高空向低空延伸。朝着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宏伟目标,长宁区明晰了自身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赋能者。
创新:探索适航审定市场化
那么,长宁区究竟如何进行赋能呢?经过深入分析,长宁区厘清了其中的关键:通过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刚需的通航服务,利用自身“近水楼台”的优势,吸引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聚。
以适航审定为例,它就像是给“飞行器上牌照”,是指中国民航局代表公众对民用航空产品安全性进行严格审查,并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对航空产品进行适航审定管理。就在上月末,中国民航局颁发了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这便是适航审定的一种具体体现。
对于研究装备制造的企业来说,“欲要‘上天’,必先‘上牌’”,因为这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前提。林文欢认为,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写字楼能够引入的低空飞行器装备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研发端和销售端。“我们希望把‘上牌’服务打造成炙手可热的资源优势,未来以便利的‘上牌’吸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销售端进入长宁,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量。”
长宁区开展适航审定工作有着充足的底气,这源自传统航空发展多年形成的固有优势,也让其更加敏锐地察觉到了关键点。一方面,低空飞行器技术快速迭代,而传统适航审定行政流程效率与之存在代际落差;另一方面,旺盛的适航审定需求与审定能力建设进度并非完全平衡。针对这些问题,长宁区正积极探索市场化适航审定。林文欢解释道:“长宁区正通过市场化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审图公司’式第三方适航审定机构,通过专业机构开展前置技术审核,主要负责前期所有的专业审核,为民航局行政审批提供标准化评估依据。”
这个问题也被不少业内专家提及。目前,想要“上牌”的企业首先要在内部设立适航审定部,专门配备一名具备委任条件的“审定人”,该职工需持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从业证”。但现实情况是,持证人才缺口大、薪酬高,小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难以承受这样的成本。
“长宁区对市场化的局部探索,是为了推动适航审定能快速高效地适应低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紧盯’民航局指挥棒的动向,随时调整;另一方面也在抓紧创新,形成更具讨论度的可行性方案。”林文欢透露,目前正着手成立相关研究中心,与落户企业、提供技术支撑的航天九院共同探讨可行性。
赋能:最强大脑碰撞行业火花
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适航审定属于通航服务范畴,位居产业链中游。深入剖析赋能之意,长宁区正亮出“数字长宁”的家底,在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更多环节、领域寻找用武之地。
地面通信系统是低空飞行活动完成信息交互的支撑系统,属于低空基建,位于产业链上游。林文欢透露,中国电信将在临空经济园区建成低空智联网体系,小范围打造低空飞行示范区。东虹办常务副主任孙胤认为,低空智联网是为了解决低空空域管理、航线划设分类、飞行器运行监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数字经济企业为之赋能。为此,长宁区专门召开了一场闭门会,几乎集聚了全市能够建设低空智联网的平台企业以及航天科研机构,共同探讨低空智联网构建的技术路径和商业路径。
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孙胤表示,长宁区汇集了上海大部分与低空经济领域相关的学会、协会以及全国唯一的专业航空仲裁机构,正在着手搭建“高参”智库,为行业发展把脉定向、为标准建设投石问路。
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积极躬身入局,率先成为研究低空经济的“行家”,这给了经营主体十足的底气。“招商‘留白’是与长宁区多次沟通后下定的决心,希望合力做实优质低空经济企业集聚的生态。”东虹桥中心的投资建设方之一、招商蛇口招商商管华东事业部专业总监黄家友说道。
去年,《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 – 2027年)》发布,“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领到的两项任务之一,这为东虹桥建设产业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黄家友对招商有了更长远的考量——用好政策支持、打造产业园,对项目招商的要求不只是引进制造型企业或科研成果转化型企业,还要联动飞行服务中心、引入低空经济法务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配套服务机构。
这不仅需要顶住招商压力的勇气,更需要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远见卓识。见微知著,作为赋能者的长宁区,这份远见终将被时间所验证。
文章围绕长宁区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举措展开,阐述了其利用自身功能机构集聚优势,推动航空经济向低空延伸,明确“赋能者”定位。通过创新适航审定市场化和在产业链多环节赋能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构建产业生态。尽管面临招商压力,但长宁区展现出了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远见,未来其发展成果值得期待。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