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法庭为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构建“5+N”治理共同体,通过片区联建网格、村约指导全程化、集聚基层自治力量、典型示范长效化等方式,以及中端法治疏导机制,有效治理高额彩礼问题。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与社会工程。才溪法庭积极主动地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与创新力。
才溪法庭联动“法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干部、调解员”这五大主体,同时注重汇聚族群尊长、志愿乡贤、红色后代等多方基层解纷力量,精心构建了“5+N”治理共同体,为整治高额彩礼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联聚力 建立高额彩礼协同治理体系
才溪法庭在治理高额彩礼问题上,采取了多方面的有效举措。
1. 构建片区联建网格
才溪法庭坚持党委领导,秉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了以法庭为中心的片区治理中心。积极开展高额彩礼等社会问题的片区乡镇联片共建活动,实行机制、队伍、保障、平台、阵地“五个共建共享”。每季度召开会商联席会,对高额彩礼治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进行深入的会诊研判。各参与方相互通报涉婚约彩礼纠纷的风险隐患、问题线索,共同商讨破解机制,为有效治理高额彩礼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 集聚基层自治力量
法庭立足基层实际,坚持汇聚基层力量和自治力量。聘请代表委员、妇联团委干部担任特邀调解员,将族群尊长、志愿乡贤、红色后代、村居干部、网格员等力量融合起来,驻点开展解纷工作。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了“法庭 + 理事会”“法官 + 特邀调解员 + 议事员”的调解机制。通过这些举措,成功协助庭前化解涉婚约彩礼纠纷 20 余起,彰显了基层自治力量在治理高额彩礼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 村约指导全程化
才溪法庭倡导以“制”促“治”,积极拓展乡村制度规范的形成渠道。建立了村规民约调研、修订、审查、应用全流程指导机制,开展了 10 场主题调研座谈会,广泛征集意见并发出建议 25 条。对辖区 6 个乡镇 90 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进行逐条审查,指导 46 个村将“倡导聘金彩礼不超过 5 万元”列入村规民约。同时,党员、干部带头书面承诺“婚嫁从简、喜事新办”,有力助推形成了良法善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4. 典型示范长效化
法庭秉持“判决引领示范”理念,构建了“个案审理 + 类案治理”机制。选取婚约财产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特色普法活动,邀请镇村干部、代表委员、法律明白人等参与案件旁听。定期发布高额彩礼典型案例,通过村居法官说案例、“小微权力监督群”议案例等方式,加强典型案例的宣教引导和示范引领,达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还获得了省级以上重点媒体的多层次报道。
2. 中端法治疏导
才溪法庭建立了家事审判“女子合议庭”,将才溪乡调查优良传统、客家“和合”文化融入执法办案过程。建立了以“庭前调查摸底、庭中调查诊断、庭后调查修复、庭外调查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家事民情四调查”工作机制,注重婚约财产纠纷的调和疏导,用“礼 + 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倡导婚嫁文明新风。近年来,才溪法庭涉彩礼纠纷案件调查适用率达到 100%,且无一改判案件,充分体现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才溪法庭在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额彩礼方面的创新举措。通过构建“5+N”治理共同体,采取片区联建网格、村约指导全程化、集聚基层自治力量、典型示范长效化以及中端法治疏导等多种方式,有效治理了高额彩礼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其他地区整治高额彩礼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