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OpenAI展开,介绍了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发布强大开源大模型的消息,还提及新一轮融资情况、收入增长预测,以及深入剖析了其商业化进展、定价策略和高管变动等内容。
日前,Open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发布文章称:“我们打算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推出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大模型。”这一举措意味着OpenAI重新回到了开源的初心轨道上。要知道,自2019年GPT – 2发布之后,这可是OpenAI首次开启语言模型的开源之路。
Altman坦诚地表示,其实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是在公司的事务优先级排序中,这件事一直没能排上号。而如今,时机已然成熟,团队一致认为“这件事变得重要起来”。虽然官方并没有透露这款模型的具体参数,但却连用两个“very”来强调目标,那就是“要让它成为非常、非常优秀的模型”。
OpenAI CEO Sam Altman。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3月31日,OpenAI对外宣布,将在由软银集团牵头的新一轮融资活动中筹集400亿美元资金,此时公司的估值达到了3000亿美元。这笔资金将被用于推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工作、扩展计算基础设施以及增强相关工具。据透露,软银会提供此次融资资金的75%,剩下的资金则来自微软、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Capital和Thrive Capital等。
根据外媒的相关报道,OpenAI预计在今年的收入将会增长两倍,达到127亿美元。这一数字相较于2024年的37亿美元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两倍。
作为全球顶尖的大模型创业公司,OpenAI的商业化情况一直以来都备受外界尤其是投资者的密切关注。记者留意到,在去年7月,人工智能调研机构FutureSearch曾发布过一份报告,该报告对OpenAI的收入构成进行了详细拆解,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清晰的收入结构图。
该研究机构通过收集OpenAI所有能够查到的财务信息,并运用专业的计算方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OpenAI每月的付费用户大约有988万名,年度经常性收入达到了34亿美元。其中,84%的收入来源于ChatGPT的付费用户(包括ChatGPT Plus、ChatGPT Enterprise和ChatGPT Team订阅),而面向开发者端的API接口收入占比仅在15%左右。这一测算结果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此前对外公布的数值基本相符。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OpenAI在2022年和2023年的全年收入分别只有2800万美元和16亿美元。年收入连年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这正是OpenAI近年来大力推动商业化进程、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的一个缩影。
自两年多以前推出ChatGPT之后,OpenAI就一直在积极构建面向消费者和企业市场的多元化订阅服务。在2024年9月,公司宣布其企业版ChatGPT的付费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这表明其商业化进程正在稳健地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OpenAI在模型定价方面显得非常昂贵。近日,OpenAI正式推出了o1系列升级版模型o1 – pro,该模型的输入费用高达每百万token 150美元,输出费用更是高达600美元,其价格达到了同系列标准版模型的10倍,相较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更是呈现出数十倍至千倍的溢价。
此外,在今年3月初,据外媒报道,OpenAI正在筹备推出一系列高端AI智能体。这些智能体的能力堪比博士水平,能够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其中,最高级别的“博士级研究智能体”月费高达2万美元(大约14.5万元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用户的高端需求,尤其是金融、医疗、制造等数据密集型行业。OpenAI预计,在未来,这些“AI智能体”产品将为公司总收入贡献20%至25%。
这种高昂的定价策略,充分显示了OpenAI加速推动商业化、提高商业营收的雄心壮志。就在本周早些时候,OpenAI还宣布了高管层面的一些关键变动。奥特曼将把工作重心从日常运营转移到研究和产品方面,而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的职责范围将扩大到监督“业务和日常运营”。
本文介绍了OpenAI计划发布开源大模型,开展新一轮融资以推进人工智能研究等情况。同时分析了其收入增长及商业化进程,包括多元化订阅服务、高昂定价策略等,还提及高管职责变动。总体展现了OpenAI在技术开源和商业拓展上的积极布局与野心。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