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开展的“全民齐上阵 清洁长沙城”行动。详细介绍了社区通过“好人信箱”处理民意、居民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和社区清理、创新“机械开道 人工绣花”模式进行环境整治等举措,展现了社区环境的改善以及文明共建的成果,最后表达了人民城市的温度和文明共建的答案所在。
3月28日,在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一场别具一格的“全民齐上阵 清洁长沙城”行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乍暖还寒的倒春寒时节,这场行动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这个开放式无物业的老社区升腾起阵阵暖意。
在社区扳手文化广场的铸铁“好人信箱”前,井巷社区党委书记谢歌正认真地取出第24封居民来信。这封信正是上周居民联名提议清理排水沟的信件。这个“好人信箱”可不简单,它融合了“线上扫码 线下投递”的功能,是社区重要的民意枢纽。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它已经处理了23件居民建议,转化落实率高达92%。谢歌感慨地说:“上周刚收到清理排水沟的联名信,今天就成了我们的攻坚任务。”
“筒子骨归其他垃圾!鱼刺才算厨余……”清晨,社区居民志愿者姜阿姨那响亮的吆喝声打破了社区的宁静。姜阿姨可是垃圾分类岗的“活教材”,在她的身后,一群身着三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构成了一张紧密的社区治理网格。其中,“志愿红”的党群志愿者们沿着社区道路认真清理着各类垃圾;“环保绿”的青年团则专注地铲除楼道里的牛皮藓;“事务蓝”的邻帮志愿者们忙着清理沟渠和堆物。居民刘娭毑拿着扫帚扫着树叶,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乐呵呵地说:“从前小区像没娘崽,如今倒成香饽饽。”
沿着社区的深巷探寻,雨花区创新的“机械开道 人工绣花”模式在这里完美上演。环卫工人手持高压水枪,用力冲刷着墙壁上的苔痕;邻帮志愿者们拿着电焊,仔细地焊接着松动的护栏;社区干部与党群志愿者们则拿着铁锹、铲子,认真清理着沟渠、宣传栏、空调架等地方。经过一番精心的“洗礼”,原本斑驳的宣传栏重新展现出了底色,就连角落盖板上的陈年污渍都被“打磨”得发亮。
打开社区书记谢歌的手机相册,里面存着无数个动人的瞬间。企业单位志愿者们跪地清理排水沟,那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商户们在“门前三包”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展现出对社区环境的责任感;学生们踮着脚张贴文明标语,充满了朝气与活力。谢歌指着新雷锋超市公示栏里的机制介绍说:“这些都将录入社区文明档案。”积分兑换、绿色家庭、先锋典型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的自治热情,环境投诉量同比下降了67%。由红色业委会组建的监督小组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乱堆乱放、违规饲养、飞线等社区顽疾消弭于萌芽状态。社区不仅颜值大幅提升,安全也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当暮色四合,这场清洁行动也逐渐接近尾声。此时,社区养老食堂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不少老人。老人们有的手捧热茶,有的三两成群,慢悠悠地走向“家门口”的食堂,他们口中说着浓浓的乡音,十分有韵味:“住在井巷,比住高档花园别墅还‘熨帖’——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就能遇见‘马甲’。”
当万家灯火次第点亮,那些握着扫帚的身影依然在社区里忙碌着,他们在续写着新的故事。人民城市的温度,并不在于高楼广厦的林立,而在于风雨中人们共执一把伞时掌心的温热;文明共建的答案,也不在文件案头的条条框框,而在于春寒里那些依然滚烫的凡人微光。
本文通过详细描述长沙市雨花区井巷社区开展的“全民齐上阵 清洁长沙城”行动,展现了社区在处理民意、环境整治、文明共建等方面的积极举措和显著成效。居民、志愿者、社区干部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让老旧社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凸显了人民城市的温度和文明共建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