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蔚来汽车,深入剖析其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对比行业内其他车企,揭示蔚来在销量、盈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介绍了蔚来为应对困境所采取的组织变革措施,探讨这些变革能否帮助蔚来实现自我抢救。
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组织了多轮内部会议,在会上,他向员工们强调了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挑战非常大,别家孩子已经考上大学,我们还在复读。”
据媒体报道,3月14日下午,李斌再次面向产研集群全体员工进行内部讲话。此次讲话的重点是全力推进一个名为CBU(基本经营单元)的经营机制,以此来推动公司的组织变革。此前,市场上还传出蔚来进行大幅裁员以及其手机项目将进行调整的消息。
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然进入了激烈的淘汰赛阶段。曾经的黑马哪吒汽车在去年陷入了发展困境,而拥有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股东的极越汽车,更是宣布“就地解散”,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行业竞争的残酷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昔日的造车新势力们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理想汽车凭借年交付超过50万辆的优异成绩,成为去年的销冠;小鹏汽车经过两年的“刮骨疗毒”,实现了从低谷到崛起的转变;小米汽车势如破竹,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鸿蒙智行强势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零跑汽车成为新的销量黑马,在去年第四季度还实现了盈利转正。
然而,蔚来汽车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蔚来造车已经超过十年,累计亏损超过千亿,至今仍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更为严峻的是,截至目前,蔚来都没有打造出一款真正意义上能够在市场上大卖的“爆款”车型。其销量与头部车企的差距逐渐拉大,在今年第10周(3.3 – 3.9)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单中,蔚来甚至未能进入前十名。
作为新势力中最早开始造车的企业,如今却几乎处于垫底的位置。蔚来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当前正在进行的变革能否让蔚来实现自我抢救?
01「没有爆款,卖车不行」
在淘汰赛阶段,销量对于车企来说至关重要。销量越高,消费者对车企的信心就越足,下单的意愿也就越强;反之,如果销量不佳,消费者就会担心车企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威马或者极越,担心车企倒闭后自己的车辆缺乏售后和维修保障,从而在购车时变得更加谨慎。
蔚来一直未能找到热销的密码,连续几年都未能完成销量目标。2022年,蔚来设定的销量目标是15万辆,但实际交付量仅为12.25万辆,完成率为80%;2023年,销量目标提高到24.5万辆,实际交付16万辆,完成率降至65%;2024年,目标下调至23.5万辆,实际交付22.2万辆,完成率为96.5%,这已经是最接近目标的一次,但仍然差了一点。
2025年,蔚来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翻倍的目标,即44万台。然而,今年以来的实际销量却给这个激进的目标泼了冷水。1月份,蔚来品牌交付7,951辆,旗下乐道品牌交付5,912辆,合计13,863辆;2月份蔚来品牌交付9143辆,乐道品牌交付4049辆,合计13,192辆,在国产新势力销量榜中跌至第十名。今年前2个月蔚来的完成率仅为6.1%,若要实现年度目标,后续月均需要交付超3.6万辆。
进入3月份,在理想汽车公布的2025年第10周(3.3 – 3.9)新势力品牌销量榜中,蔚来首次跌出前十,榜单第10名为极狐,周销量0.22万辆。这一情况释放出的信号极其危险。
销量问题的核心在于,蔚来创立十年来,尚未有一款车型能够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带动广泛的用户认知。理想ONE曾凭借一款车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如今的理想L6更是撑起了理想汽车的半壁江山;小米SU7成为爆款车型,一个车型就超越了众多新势力;小鹏MONA M03和P7让小鹏汽车摆脱了困境;即便与蔚来售价相当甚至更高的问界也能在市场上引发热潮,问界新M7系列年度累计交付新车19.7万辆,问界M9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上述单车型单月的交付量基本都过万,甚至过2万。而蔚来众多车型中,只有ES6在2023年短暂实现过单月交付超1万辆,其他车型都未达到这一水平。
蔚来曾将希望寄托在售价较低的第二品牌乐道身上。去年11月,乐道总裁艾铁成立下军令状,称乐道L60的目标是2025年1 – 2月冲击1.5万辆,3月突破2万辆,“完不成就下课”。但目前来看,乐道L60未能承担起这一重任,仅在去年12月交付破万,进入2025年则快速回落,前两个月只完成了1/3的销售目标。有消息称,因销量未达预期,艾铁成可能会辞职。3月17日艾铁成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一走了之其实是最容易的,如果说现在就去谈这个,那就相当于半途而废,我觉得自己格局小了。”
打造爆款需要精准把握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续航焦虑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蔚来主打快速换电的模式,确实吸引了不少高端用户。但近年来,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超充技术和动力方式大幅缓解了续航和补能焦虑。3月17日,比亚迪发布了自称堪比燃油车补能体验的“兆瓦闪充”及全新一代纯电“超级e平台”,宣称5分钟能充400公里,在补能效率上追平燃油车,比亚迪官方口号称“油电同速”。随着超高压架构和超充站网的日益普及,蔚来换电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也在逐步被消解。
此外,当前消费者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开始转向智驾,而蔚来在该领域再次落后。华为和小鹏在去年就实现了无图的端到端智驾落地。也正是凭借这一核心卖点,鸿蒙智行和小鹏去年的销量都取得了大幅增长。理想也紧随其后,在去年10月推送了“端到端 VLM”的双系统智驾方案。相对而言,蔚来的动作慢了一拍。蔚来“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方案尚未推送,原计划于今年1月通过Banyan 3.1.0版本更新落地,但由于研发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前仍处于测试优化阶段。
02「亏损千亿,不输血不行」
由于销量无法达到一定规模,蔚来难以摊平造车所需要的巨大投入成本,导致企业持续亏损,只能不断引入外部投资来维持运营。
从2014年开始造车至今的十年间,蔚来累计亏损已达千亿元人民币,远超其他新造车企业。不过,每当蔚来资金紧张时,李斌总能拉来投资。2023年,蔚来两次获得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合计33亿美元的战略投资;2024年,蔚来又获得安徽国资机构33亿元的增资。但蔚来花钱的速度也很快。
财报显示,蔚来2023年净亏损207.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155.25亿元。此前,蔚来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但最近,或许是迫于竞争和资金压力,李斌多次表示,力争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那么,蔚来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除了汽车设计、研发和生产等常规成本之外,蔚来比其他车企还多出了很多服务和运营成本。
蔚来最具特色的就是其换电网络。截至目前,蔚来在全国已建成超过3100座换电站,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换电县县通”。据业内分析,其一代换电站建设成本超过300万元,二代、三代、四代换电站大概在150万 – 200万元区间。保守估算,仅建设换电站网络,蔚来就已经投入约60亿元。投建之外,还需要大量运营成本,根据内部测算数据,蔚来一个换电站一年的运营成本在30万 – 40万元左右。目前其换电网络尚未实现盈亏平衡,这依赖于蔚来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虽然乐道新增了销量数据,但又带来新的问题,只可共享蔚来改造后的三代换电站及新建的四代换电站。蔚来第三品牌萤火虫由于车型电池包较小,与蔚来现有换电站所支持的电池规格不兼容,须单独建设一套换电体系,而这无疑需要再次面临规模和成本的考验。
蔚来的另一大口碑是高端服务,包括被用户称为“牛屋”的蔚来用户中心NIO House,以及无微不至的会员服务和用户社群,这些同样也是烧钱的项目。以“牛屋”为例,截至2025年3月,蔚来投建了181座“牛屋”,基本都设在城市地标处,如北京王府井、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和杭州西湖边等。“牛屋”装修媲美奢侈品门店,面积往往上千平米,高端咖啡机、休息室、图书馆、托儿所、会议室一应俱全。据了解,北京王府井的“牛屋”每年光租金就要4000万元。可以看出,这些服务和运营投入巨大,但从实际销量转化来看,成效并不显著。鸿蒙智行、小米汽车、理想汽车等同样定位中高端市场,都没有提供类似服务,却凭借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硬核产品力,斩获了众多爆款车型和更大的销量。市场中流传着一个笑谈,蔚来在很多方面做到了第一,做到了独一无二,但就是卖车不行。越来越多的分析认为,蔚来上述布局华而不实,却造成了严重的财务窟窿。
03「刀刃向内,不狠不行」
2月25日,一名即将离职的员工在蔚来内部论坛发布长文,提出十条建议,呼吁公司应尽快从务虚转化为务实,以市场为导向,拒绝幻想和口嗨,集中资源,直面现实。李斌很快在评论区实名回复:“谢谢大家的建议,提升全员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做起。”
李斌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近期正在全公司范围落地CBU经营机制。该机制的核心是,将公司所有经营工作拆分为多个互不重叠的“基本经营单元”(CBU),每个单元都必须建立明确的投入产出比指标和业绩奖惩制度。蔚来预计在今年一季度大规模推行该制度,二季度实行全面落地。李斌还向何小鹏学习,明显加强了对供应链管理的参与程度。内部人士透露,李斌近期深度参与很多供应链采购项目。
为了降本增效,蔚来进行了一些组织调整。据36氪报道,上市以来就备受争议的蔚来手机业务,自去年12月起,资源投入与人员规模大幅调整,手机软件团队已经并入数字座舱团队。其他业务集群多个部门也将在近期进行组织精简、人员缩减,涉及UR Fellow、售后团队、能源部门、NIO House运营和售后门店等,裁员比例约10%,不同地区有差异。据称,蔚来将取消NIO House的店长职位,与销售岗位合并,部分运营和服务人员被第三方兼职人员替代,员工人数从八九人缩减到三四人。
看似动作很多,但有分析认为,蔚来的这些组织变革更像是微创手术,而蔚来真正需要的则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照一年多前同样处于谷底的小鹏汽车,何小鹏杀伐决断,拉来了主内的王凤英;进行了大规模的高管调整,12位核心高管中仅剩2位留任,涉及动力总成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等关键职位;高压反腐,进行供应链优化,大幅降低采购成本……用时两年浴火重生,这才有了如今重登新势力销量冠军的成绩。目前,市场并未看到蔚来有如此魄力的举措。甚至,还有声音认为蔚来当前的局面,与李斌偏爱“宏大布局”的风格脱不了干系。从换电,到“牛屋”,从社群,到服务,从芯片,到手机……蔚来布局了太多,没有专精于造车和卖车。而战略的转变,小手术刀是没多大意义的。
李斌在去年11月蔚来十周年之际发布的内部信中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少数企业中,是否会包含蔚来自己?
本文深入剖析了蔚来汽车当前面临的困境,包括销量不佳、亏损严重等问题。指出蔚来缺乏爆款车型,在技术优势上逐渐被超越,且服务和运营成本过高导致财务压力巨大。尽管蔚来采取了一系列组织变革措施,但目前来看力度不足。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蔚来能否实现自我抢救,仍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