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司法拍卖中出现的新奇现象,介绍了活鳄鱼、手机号、雪碧汽水等特殊物品的拍卖情况,还提及律师对司法拍卖中“活物”“稀罕物”增多现象的看法及警示。
在司法拍卖的领域里,我们常常听闻拍卖二手奢包、房子、矿权等常见物品。然而,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些出其不意的拍卖物品,绝对能让你大开眼界。
你能想象司法拍卖竟然会有活鳄鱼吗?没错,这可不是虚构的情节。有一批活鳄鱼正在进行司法拍卖,而且与普通司法拍卖不同,这批鳄鱼采取了独特的“生鲜超市式”计价方式。它们以40元/公斤为基准价,总重暂估100吨,所以起拍价就定为了400万元。
更为特别的是,竞买成功后,买家需要“上门自提”这些活鳄鱼。这可让网友们直呼“有点难度”。而且在成交后,会根据实际成交折算的单价以及现场清点、称重确定的实际交付总重量,对这批鳄鱼的成交价款实行“多退少补”。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交付的鳄鱼总重低于预期,买家还能收到法院的退款呢。
除了活鳄鱼,司法拍卖还有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物品。比如在2024年9月,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法院在拍卖平台上预告了一场拍卖,拍卖标的物竟然是一瓶雪碧汽水,起拍价4.2元,市场价6元,而且拍卖信息特别备注只能自提,不支持邮寄。不过这场拍卖最终撤回了。
还有7个“0”的手机号也被拿出来拍卖过。
对于如今司法拍卖中“活物”“稀罕物”越来越多的现象,有律师给出了专业的看法。律师认为,通过市场化路径盘活“僵尸资产”,本质上是为了减少社会资源浪费,实现财产价值最大化。但同时也警示,司法拍卖的娱乐化现象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削弱法律威严、降低公众对司法严肃性的认知等。
律师进一步指出,适度的娱乐化传播可以提高公众对司法拍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扩大司法拍卖的影响力,推动司法工作效率。但关键在于要平衡好娱乐化与法律严肃性之间的关系。法院和有关机构在进行司法拍卖时,应确保拍卖过程合法、规范,同时通过适当的宣传和引导,让公众认识到司法拍卖的严肃性。
你还见过哪些出其不意的拍卖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本文介绍了司法拍卖中活鳄鱼、雪碧汽水、特殊手机号等新奇物品的拍卖情况,阐述了律师对司法拍卖“活物”“稀罕物”增多现象的利弊分析,强调要平衡娱乐化与法律严肃性的关系,最后引导读者分享所见的特别拍卖。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