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黄浦的古树名木展开,介绍了古树名木在黄浦的分布情况,新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相关内容,以及黄浦在保护古树名木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还列举了不同地点古树名木的保护实例,最后呼吁社会共同守护这些绿色珍宝。
漫步在黄浦的老城厢,那株有着700年树龄的银杏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依然坚定地屹立在岁月的长河中;而复兴公园里,那一棵棵百年悬铃木,就像是忠诚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的绿意。这些散布在黄浦各个角落的古树名木,以它们独特的年轮记录着光阴的故事,已然成为了黄浦大地上珍贵的“绿色国宝”。
从本月开始,《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可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这一重要法规的出台,就像是给古树名木送来了法治保护的新“春天”,让它们在法律的庇护下能够更好地生长。
根据这部最新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古树是指树龄达到100年以上的树木,但不包括那些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而名木,则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对于古树,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它们就像是珍贵的“一级文物”,需要得到最为精心的呵护;树龄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古树实行二级保护;树龄8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为古树后续资源,实行三级保护,虽然它们还未达到古树的标准,但也是未来的“潜力股”;而对于名木,无论树龄大小,均实行一级保护。
在黄浦,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40株。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绿色古董”,黄浦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建立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标准化体系,应用新技术提升养护水平等,实行“一树一策”。这样一来,既能够做到科学化保护,又能够做好精细化养护,为这些古树名木筑起了全周期的“生命屏障”。
在复兴公园,古树名木一直是公园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兼具观赏及历史人文价值,因此成为了公园绿化养护的重点对象。今年,公园特别邀请到了“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首席技师”“上海工匠”王伟伟,他亲自手把手指导工作人员,为古树名木开出“膏方”,全力做好公园古树名木的修剪及养护工作。
在永泰街乔家路口,编号为0043号、树龄超过700年的古银杏树,近年来得到了区绿化部门的重点保护。工作人员对这棵古银杏树进行了全方位的养护,包括地上环境综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树洞防腐修补、树体支撑加固等。而且,区绿化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对这棵古银杏树进行综合素质评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养护工作,确保它能够健康生长。
豫园的古树群更是一大亮点。它由17株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组成,其中包括2株一级古树、1株一级名木、10株二级古树、4株三级古树,形成了市区最大的古典园林古树群。这里的古树群品种丰富多样,有古老的明代银杏、清代紫藤,有奇趣的坚韧紫薇、清新的雪白茶梅,还有慵懒横卧的石榴,甚至还有“住在山上”的古树,可谓“古奇清懒居群山”,每一株都风格独特,各有千秋。
多年来,豫园管理处园艺养护科的园艺师们对这些古树群精心呵护。他们每年都会根据树种及生境制定“一树一策”的养护方案,为每株古树建立独立的养护记录档案。同时,他们还积极配合市、区古树管理部门进行古树体检、健康监测、宣发、接待、导览等各项技术及综合事务,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古树群管理体系。
区绿化部门呼吁:“古树名木保护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家要强化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提高保护效能,在科学保护、文化传承上一起下功夫,共同守护黄浦这抹穿越古今的“绿色奇迹”。
本文介绍了黄浦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施行及相关规定,黄浦为保护古树名木采取的举措,以及不同地点古树名木的保护实例,最后呼吁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守护这一穿越古今的“绿色奇迹”。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