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俄乌冲突结束后乌克兰所面临的巨额债务问题。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的债务规模,分析其是否具备偿还能力,探讨了可能的偿债方式,并揭示了债务背后隐藏的大国博弈逻辑,指出这一问题对乌克兰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局势中,俄乌冲突一直备受瞩目。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冲突背后的经济层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俄乌冲突结束了,乌克兰如今欠下的那笔巨额债务究竟该如何处理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个人债务遵循的基本准则。然而,当债务的主体换成国家时,债权人想要顺利收回欠款,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乌克兰如今背负着一屁股债,战后它要如何偿还这些债务,无疑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一、乌克兰欠了多少钱?
要了解乌克兰的债务问题,首先得清楚其目前的债务规模。可以说,乌克兰欠下的钱如同一个天文数字,令人咋舌。
截至2025年1月,乌克兰的债务总额达到了1620亿美元,约合1.1万亿人民币。那么,这些债务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中一半是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欧美政府、商业银行借来的;另一半则是双边债务和国际债券。
或许很多人对这样庞大的债务规模缺乏直观的认识。换个角度来看,2025年预计乌克兰政府全年财政收入还不到500亿美元(约496亿美元),甚至比深圳一个市的财政收入还要少(2025年预计约552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债务规模计算,乌克兰政府上下近4年时间一分钱不花,才有可能还清这笔债务。
这是2024年11月21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拍摄的白雪映衬下的地铁桥和第聂伯河。(新华社记者 李东旭 摄)
二、乌克兰是否还得起?
欧盟设定了一个关于政府债务的警戒线,即债务和GDP的比值不能超过60%。而乌克兰的这一比值已经高达100.7%,远远超出了警戒线。
乌克兰所借的债务主要是美元和欧元。由于战争等诸多原因,乌克兰如今的信用等级已经极低。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巨额债务。俄乌冲突持续了这么久,乌克兰国内早已是一片萧条,经济遭受重创,几乎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2024年,乌克兰仅偿还利息就需要90亿美元,每年的财政赤字约为400亿美元,政府全靠四处“拉赞助”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更糟糕的是,战争导致乌克兰税收锐减、基建损失严重,仅仅是进行重建就需要4000多亿美元。而且,乌克兰国内的经济命脉,如黑海的粮食出口、重工业等,都因战争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2025年1月18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乌国家紧急情况局工作人员在空袭受损的建筑内搜救。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 摄)
三、还不起钱可想4种办法
面对如此巨额的债务,国际上通常会采取哪些方式来处理呢?
一般来说,债权国家(也就是债主)向欠债方要求偿还债务有多种途径。常见的方式包括主权债务的重组、国际仲裁、司法诉讼以及申请国际豁免。
具体到乌克兰,目前实际上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偿还债务:
(一)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操作方式。这就好比普通人欠债后,向债主请求延期还款并给予一定的折扣,或者希望减少利息、延长还款时间。
例如,希腊在2012年面对债务危机时,就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让债主同意砍掉一半的债务。然而,这种方式的难点在于需要所有债主都同意。目前,美国银行和欧洲各国政府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各打各的算盘,因此乌克兰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解决债务问题的概率可能不大。
(二)请求援助
第二种方式是请求国际援助,简单来讲,就是向一些有实力的国际组织或国家借钱,比如向IMF求助。
截至2025年3月,IMF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220亿美元的借款。不过,IMF提出的条件比较苛刻,例如要求公务员降薪、国企私有化等。这些条件在乌克兰国内遭到了巨大的反对。
这是2024年4月16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新华社记者刘杰 摄
(三)债务违约
第三种方式是债务违约,也就是乌克兰当“老赖”,拒不偿还债务。
这种方式的风险极大,因为乌克兰的债主们都不是好惹的。如果乌克兰真的欠钱不还,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例如,阿根廷在2001年赖账后,有14年的时间都无法获得任何国际贷款,国家陷入了极度窘迫的境地。
那么,是否可以逼迫乌克兰还钱呢?在历史上确实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债主可能会寻求帮助,对债务国进行经济制裁、外交保护,甚至采取武力索债的方式。
然而,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武力讨债显然是行不通的。早在1907年的海牙公约就禁止了因债务问题而发动战争的做法。而经济制裁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式。
(四)资源抵债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用乌克兰的资源来抵债,比如黑海的港口、农业用地或者锂矿的开采权等。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用国家的战略资源来抵债,通常会被国内民众指责为“卖国”行为,在国际社会上也会遭到很大的质疑。而且,乌克兰的法律明确禁止售卖战略资源。不过,在极端情况下,一切皆有可能。
2022年2月24日,车辆从乌克兰基辅独立广场旁驶过。新华社记者 李东旭 摄
四、乌债务背后是大国博弈
当战争真正结束后,乌克兰的欠债到底该如何偿还呢?
第一种可能是欧美充当“冤大头”,推出一个“乌克兰版的马歇尔计划”,将乌克兰的债务转化为重建投资。欧盟提供资金,换取乌克兰国企的股权,从而控制一些重要的经济命脉。当然,在乌克兰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能会被视为变卖国家主权的行为。
第二种可能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乌克兰只能拖着不还钱,成为国际“老赖”。但这样一来,乌克兰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会持续下降,外资会全部撤离,经济将倒退十年。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欧美等西方国家需要维持乌克兰作为“对俄缓冲国”的基本经济功能,不会让乌克兰的经济陷入过于窘迫的境地。
实际上,乌克兰债务问题的解决背后隐藏着大国博弈的逻辑。首先,美欧需要协调商业资本和地缘利益。其次,要考虑乌克兰国内对主权让渡的接受程度,即乌克兰战后政府将以何种方式来换取债务的减免。最后,可能还会在国际法的边缘进行试探。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乌克兰背后的国家也许会为其在国际法中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乌克兰的债务问题不太可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解决,大概率会在国际法的大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案。其本质其实是战后秩序的定价,以及大国博弈之后各方愿意妥协的一个方案。而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最受苦的还是乌克兰的老百姓。目前,乌克兰已经出现了公务员降薪、养老金缩水、电价翻倍等情况。可以说,战争的账单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来承担。
本文深入剖析了俄乌冲突结束后乌克兰面临的巨额债务问题。详细阐述了乌克兰的债务规模、偿还能力,探讨了多种可能的偿债方式,揭示了债务背后大国博弈的逻辑。指出乌克兰债务问题难以单纯依靠市场规则解决,而是在国际法框架下各方妥协的结果,而乌克兰民众则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承担着战争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