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在娱乐形式日益丰富的当下,长剧集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方向。通过分析2025年开年的热门剧集,指出长剧集创新应回归经典叙事技艺,同时阐述了创新需遵循的多个要点。
许心强
图为剧集《六姊妹》剧照。资料图片
在如今这个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的时代,电视剧这一曾经受众最为广泛的娱乐方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弃剧率”的一度升高,让人们不禁发问:你现在还爱看电视剧吗?然而,2025年开年以来,剧集在电视端却呈现出别样的景象。以“家”为核心的年代剧《六姊妹》和聚焦基层民警的《驻站》表现十分亮眼,双双创下收视佳绩。当我们将这两部热门剧集放在一起审视时,会惊讶地发现,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电视剧经典叙事技艺的回归。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目前,左右市场走向的依旧是热度而非单纯的收视率,引领潮流的仍然是创新而非传统。尤其是在微短剧和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式的多面夹击之下,业界谈论的焦点集中在选题创新、题材创新、故事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创新”已然成为了热门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呢?长剧集创新又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行呢?这是每一位创作者都需要反复思考、深入探究的问题,只有找准问题的关键,才能对症下药。首先,创新要打磨好戏剧基础。回顾2024年的众多优秀剧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问苍茫》充分运用史料,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我的阿勒泰》突破传统叙事模式,用散文化的语言引领观众走进诗和远方;《繁花》以顶级的视听表达,成为了剧集长篇叙事的典范;《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打破了“续集魔咒”,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盛唐风采;《山花烂漫时》摆脱了苦难叙事和他者视角,实现了女性叙事的升级。当我们为这些作品的创新之处喝彩时,不能忽视一个重要事实:它们都在创作过程中夯实了戏剧基础。其次,创新不必追求“先河”之功。并非只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能被称为勇士,那些在螃蟹烹饪方法上精雕细琢的人同样值得称赞。就像“黑马剧”《边水往事》,类似的观念构建早在网络剧发展初期就已出现,但当“极致现实主义手法”贯穿全剧,形成独特的视听震撼时,这一题材才真正站稳脚跟。第三,创新不能急功近利。客观而言,近年来长剧集创作存在一种不良风气。一旦出现某个爆款剧集或新颖创意,创作者们便会一拥而上。一部《狂飙》火爆,一部《唐朝诡事录》走红,或者一种人设引发社会讨论,大量创作者就会集中涌入,迅速将其变成固定套路。市场本应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大餐”,而不是在不同的“菜品”中加入相同的“作料”。观众对于历经时间考验的经典叙事往往更加钟情,而对所谓的流行风潮,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长剧集本就是一种常拍常新的文艺形式,我们可以从剧史留名的经典作品中汲取经验,也可以借鉴一些深入人心的外剧,但绝不能急功近利地复制粘贴当下最流行的爆款公式,这种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早已过时。最后,创新要抵制粗制滥造。粗制滥造的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跟着热搜跑”,创作者们将热搜议题误认为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集合,不去深入生活,反而沉迷于网络,不独立思考生活的真谛,也缺乏个性化表达。个别家庭剧过于突出矛盾,却忽略了亲情这一核心;个别都市剧热衷于塑造完美形象,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悬浮。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理念的创新,而是创作上的偷懒,它使得剧集创作和媒体议题陷入同质化的困境。归根结底,长剧集创新的目的是为观众带来新鲜的观看体验,也是应对微短剧和短视频挑战的重要手段。其评判标准应该体现在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反响和市场认可等多个维度。当下,观众的注意力发生转移,原本预期的爆款剧集不再灵验,这让生产播出平台产生了一定的创新焦虑。然而,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应该放慢脚步。充分利用好剧集经典叙事这一“传家宝”,在细节之处进行符合当代价值观的创新,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发现与认可。
本文指出在娱乐形式多样的当下长剧集面临挑战,2025开年部分热剧体现经典叙事回归。同时强调长剧集创新要打磨戏剧基础、不争“先河”之功、不急于求成、抵制粗制滥造,以给予观众新鲜体验,应对新兴娱乐挑战,创作者应利用经典叙事,在细节上创新。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