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存在短板,而新型肿瘤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备受关注。接着重点介绍了中国科研团队在晚期实体瘤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发表了全球首个针对B7H3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YL201”I期临床研究结果,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新选择,还提及了文章的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等信息。
在肿瘤治疗的漫长征程中,化疗药长期以来都是对抗肿瘤的重磅武器。然而,它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就像是一把不分“敌我”的双刃剑,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较大的损伤,其杀伤性过大的特点常常让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和副作用。
为了弥补化疗药的不足,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断探索。于是,一种新型的肿瘤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应运而生。这种药物就像是给化疗药绑定了一套精准的导航系统,能够让化疗药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自问世以来,抗体偶联药物一直备受关注,它也被赋予了诸多响亮的称号,如“化疗2.0”“靶向化疗药”“魔法子弹”等。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中国科研团队在晚期实体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赵洪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开展了全球首个针对B7H3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ADC)“YL201”的I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的公布,为多种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这无疑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让众多患者看到了战胜病魔的新希望。
据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赵洪云教授,宜联生物薛彤彤博士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宇翔副主任医师、杨云鹏主任医师、黄岩主任医师、方文峰教授、薛锦慧医师,山东省肿瘤医院孟祥姣教授,浙江省肿瘤范云教授,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Siqing Fu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他们的共同努力促成了这项重要研究成果的诞生。
本文先介绍了化疗药的短板以及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的优势和特点,随后重点报道了中国科研团队在晚期实体瘤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发表的全球首个针对B7H3蛋白的抗体偶联药物“YL201”I期临床研究结果,为难治性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同时还介绍了文章的相关作者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