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详细阐述了会议中关于中国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领域的进展、挑战,以及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等内容,同时介绍了专家观点、相关白皮书成果和全球6G研发现状。
在3月31日这一天,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了帷幕。此次盛会聚焦了众多前沿科技话题,其中深入探讨了中国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6G领域所取得的显著进展,以及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也成为了论坛的热门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指出,6G的核心突破点在于智能通信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与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数据传输方面的5G网络截然不同,新一代的6G通信技术将达成通信与人工智能的双向交互。这种双向交互意义非凡,它能够将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到传统范畴之外,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也分享了她的见解。她表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先进网络的支持,这种先进网络要能够促进智能设备、模型与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她特别强调,6G的融合不仅仅意味着技术层面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推动多个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有了6G的助力,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有望加速推进。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光毅描绘了一幅令人期待的未来图景。他强调,6G将引领社会迈入“智能互联”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由于实时交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加上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精准响应,机器人或许会像如今的手机一样普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伙伴。
论坛期间发布的《北京6G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更是成为了一大亮点。这份白皮书凸显了北京市在新一代通信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与会的专家们普遍达成共识,认为6G技术将在连接智能设备、增强数字与物理空间交互、加速全球数字化转型等多个关键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6G研发已经从概念探索阶段步入了关键技术攻关期。中国更是积极投入其中,致力于在2030年前实现6G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盛大开幕,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共同为6G技术的发展出谋划策。
本文通过对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报道,展现了中国6G领域的发展动态。专家们对6G的核心突破、发展意义等进行了阐述,白皮书也彰显了北京在6G应用上的成果。全球6G研发进入关键阶段,中国目标明确,积极推进6G商业化应用,未来6G有望在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