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制造业数智化密码,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企业如何向“新”求质?

本文聚焦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浙江某纺织公司智能化示范车间为切入点,介绍了制造业智能化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同时结合相关数据说明制造业景气水平回升,阐述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赋能的多方面表现。还列举了河南、四川成都等地制造业企业的创新举措,并探讨了未来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运用数智化技术向“新”求质的建议。

当我们走进浙江一家纺织公司的智能化示范车间,一幅现代化的生产图景便展现在眼前。几十台纺织机器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粗纱线如同训练有素的队伍,依次“搭乘”自动化轨道。而机械“手臂”更是身手敏捷,在眨眼之间就完成了从管纱到优质筒子纱产品的卷绕接头工作,整个过程高效而精准。

该公司纺织车间负责人感慨道:“过去,‘千人纱,万人布’是我们纺织车间的真实写照。那时候,车间里人头攒动,生产效率却并不高。但如今,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纺织机器和智能化操作系统,所有的生产数据在主控室内一目了然。现在,车间里仅仅需要两名工人进行巡检,生产效率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5%,相较于上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景气水平正在持续回升。

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不断驱动着产业变革。相关数据显示,1月至2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2个百分点。从具体产品来看,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7.7%、30.2%、27.0%。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明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正不断为制造业企业的提质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朱明皓进一步认为,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赋能贯穿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能够实现全流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打通传统制造业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数据流”,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其二,通过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制造业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合理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其三,实时在线质量检测系统解决了传统制造过程中过度依赖最终产品抽检结果的问题,使得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当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在合力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在河南,当地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编制产业链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并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四川成都,当地以链主企业、投资基金、领军人才等为核心,构建起“5 + N”的产业生态,有力地推动了创新要素的深度耦合。

那么,未来如何推动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运用数智化技术,向“新”求质呢?朱明皓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落实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按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结果开展工厂改造,争取到2030年,规模以上企业能够全面实现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

二是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人工智能“大模型 + 小模型”格局。在传统制造业中,推动大企业建立行业知识图谱,推动中小企业完成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重视数字技术人才培养,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传统制造业企业联合开展数字技术和管理专业建设,通过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水平。

本文通过浙江纺织公司智能化车间的案例展现了制造业智能化带来的生产变革,结合数据说明制造业景气回升。阐述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多方面赋能,列举了地方企业的创新举措,并针对未来推动制造业企业运用数智化技术提出了具体建议,强调了数智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883.html

(0)
WeaverWeaver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