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逐“绿”前行,聚绿生“金”的绿色奇迹

本文聚焦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的绿色发展之路,介绍了其获得的一系列绿色荣誉,阐述了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打响“扩绿、护绿、兴绿”三大攻坚战,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生态之光。从成为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到荣获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从钓源古村斩获全省首张“景区碳中和”证书,到永叔街道竹笋巷社区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案例,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清晰地映照出吉州区逐“绿”而行、聚绿生“金”的蓬勃发展大势。

吉州区:逐“绿”前行,聚绿生“金”的绿色奇迹

近年来,吉州区紧紧抓住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示范基地建设这一关键契机,秉持“数量质量增量并重、扩绿护绿兴绿并举”的科学思路,全面打响了“扩绿、护绿、兴绿”三大攻坚战。通过推动这三项工作一体发展,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目标。

全域规划,构建“扩绿”推进体系

阳春三月,吉州大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庐陵大地更是绿意葱茏。3月11日,在真君山公园内,40多名热情的市民正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紫微、风香等树苗栽入泥土之中。市民王先生笑着说道:“每年我都会来参加义务植树,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了,我觉得自己种下一棵树特别有意义。”

为了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近年来,吉州区创新性地推出了“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春季造林之前,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公布一批“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和主题植树活动信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王先生对此称赞道:“这种‘线上报名、线下尽责’的植树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来。”

吉安市林业局吉州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丽介绍,吉州区在全域规划中充分彰显特色,精心构建“扩绿”推进体系。在城市社区,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施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的原则,健全城区社区绿色低碳共建机制。将义务植树与社区创建、城市闲置地块微更新进行统筹部署、同步推进,通过开展“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引导市民共建共享社区“微花园”。

而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吉州区将乡村绿化纳入村庄总体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把绿化结构调整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村一策”,有序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增绿行动,确保布局合理、特色彰显、景村融合,实现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

要让全域规划从“愿景”变为“实景”,关键在于各级林长。李丽表示,吉州区健全林长制,建立起区、镇、村三级联动责任落实体系。明确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区级总林长、副总林长,落实三级林长193名,构建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的工作闭环,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截至目前,吉州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森林乡村9个、国家级生态镇(村)5个、省级生态镇(村)14个,引导市民义务植树2万余株。

一树一策,健全“护绿”长效制度

走进钓源古村,映入眼帘的是每一株古樟树上都挂着一块标识牌。吉州分局造林绿化股负责人易超介绍说:“每株古树名木都有专属的‘身份证’,只要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古树名木的名称、科属、民间传说等信息便一目了然。而且,通过扫码还能查看到古樟树管护责任单位、责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易超强调:“只有摸清楚古树名木的底数,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为此,工作人员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科学文献,进行实地调查,对古树名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等进行测量和统计,统一编号,拍照留存,逐株完善图文档案及电子信息数据库,建立起“一树一档”电子档案。

“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共同构建起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体系。易超介绍,吉州将全区细化成36个古树名木“网格化”保护责任体系,为每一株古树名木逐一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逐级签订古树名木管护责任状,严格规范林长、监管员、护林员等“一长两员”的巡护、监管、养护要求。同时,夯实古树名木“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的群众基础,动员各村组将保护古树名木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册,提高群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发动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让珍爱绿色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此外,吉州区还建立起“一树一保”风险保障机制。易超表示,按照“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管护单位获益”的原则,在全省率先实行古树名木“防灾 + 救护”双重保障模式,由政府出资,为全区古树名木提供991.5万元保额的风险保障,保障因自然灾害、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飞行物体坠落、病虫鼠害等因素带来的古树名木倾倒、倾斜、枯萎、蛀干、主枝折损、死亡风险。去年3月,吉州区开出了全省首单古树名木“防灾 + 救护”双保险理赔单1万元。

“两山”转化,探索“兴绿”经营模式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走进钓源古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众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在这里观光休闲,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这正是吉州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下的生动注脚。

吉州区发改委主任袁吉华介绍:“吉州区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为了推动生态资产赋能增值,吉州区组建了区两山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建立了第一批生态资源资产清单、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清单,推动生态资源的集中化收储、规模化整合和产业化开发。截至目前,吉州区“两山”类资产总量达到48.03亿元,实现营收0.73亿元。

围绕盘活林地资源,吉州区两山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将分散在各个农户手中的林地进行集中收储,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引入生态旅游项目和林下经济项目,有效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吉安市林业局吉州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丽表示:“我们以标准化提品质、规模化建基地、品牌化增效益为抓手,大力发展蜜柚、油茶、中药材等生态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兴绿’经营模式。”目前,吉州区已培育出柚乡柚甜、庐陵兴辉堂、吉宏农业等多个知名品牌,打造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1家、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家,“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30家、产品销售额达5.61亿元。

此外,吉州区还抢抓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机遇,积极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李丽介绍,吉州区探索林业碳汇与景区减排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提出低碳社区省级标准,制定零碳景区评价标准,打造低碳社区、近零碳社区30余个。其中,钓源古村购买830吨减排量进行碳中和,完成全省首笔景区碳汇交易,获评全省首个碳中和景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共建点。

展望未来,李丽坚定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拓宽‘扩绿、护绿、兴绿’并举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增厚吉州‘绿色家底’。”

本文详细介绍了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果。通过全域规划构建“扩绿”推进体系、一树一策健全“护绿”长效制度、“两山”转化探索“兴绿”经营模式,吉州区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未来,吉州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812.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